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山一院贵州医院血液科收到疑难淋巴瘤患者锦旗致谢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01-27 浏览次数:
延续生命医术精,护理精心如家人。近日,中山一院贵州医院血液科医护人员收到患者和家属送来的锦旗,锦旗上写着“医术精湛 医德高尚 情系患者 服务一流”,以此感谢血液科赵鹏团队和龙正美团队对患者精心治疗和悉心照顾。
患者高阿姨早在2年前就已经出现乏力、发热、食欲下降的症状,期间多次就诊于外院,但因起病隐匿均未能明确诊断,在辗转就诊过程中高阿姨症状不断加重,常规的对症支持治疗均无明显疗效。为了弄清楚病根所在,高阿姨及家属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省外求医之旅。
在外院就诊过程中,高阿姨被告知因为多次影像学检查都未发现明显肿大的淋巴结,要明确病因还需要进行脾切除活检。但长期的病痛折磨已使高阿姨无法承受如此大创伤的手术,不得已之下只能再去其他医院就诊。在又一次影像学检查后,终于发现了腋窝一处异常淋巴结,并在穿刺活检后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然而确诊后高阿姨的情况依然不容乐观,长期的肿瘤侵袭消耗使得她陷入重度营养不良,体重下降约30斤,同时因病情迁延加重,使得肿瘤已多发转移至口咽、腮腺、颈部、盆腔、腹股沟、脊柱、胸骨、肱骨。
因病情危重,若不及时治疗患者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患者家属听闻贵州有一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叫中山一院贵州医院,便慕名来院就诊。
住院进一步完善检查后,血液科医生发现患者病情十分危重,在长期淋巴瘤进展过程中肿瘤细胞已经浸润骨髓,造血功能重度抑制,同时并发干燥综合征,血红蛋白入院时仅24g/L(正常120~140 g/L),血小板12G/L(正常100~300 G/L),出血风险极高。
面对如此难题,血液科医生与患者家属坦诚沟通并详细讲解病情,针对患者年龄大、一般情况差、肿瘤负荷重的特点,针对性制定了个体化双靶向免疫联合化疗方案。考虑到立即化疗可能导致患者肿瘤溶解进一步加重病情,血液科在最初阶段先针对患者贫血、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的情况进行支持治疗,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为化疗争取治疗空间。在改善患者一般情况后,征求家属同意,选用了Pola-R-CHP的最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方案,并根据患者情况酌情降低了细胞毒性药物的剂量。
在近一个月的治疗过程中,血液科医师团队与护理团队相互配合,密切观察患者每一次细微的病情变化,提前做出干预治疗,历经重重磨难后患者最终安全完成本疗程治疗,造血功能得到恢复,身体状况和精神显著好转后出院。
“非常感谢血液科医护人员,我妈妈当时来住院是通过担架和轮椅进入血液科治疗,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她现在可以走路和我们一起回家,这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谢谢血液科医护人员像亲人一样关心,真正为患者考虑,一心为患者服务。”患者家属表示。
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过程艰辛而漫长,考验的不仅仅是患者和家属,也时刻考验着医护人员的细心和耐心。每一次成功的诊断和治疗的背后都意味着一个家庭不用反复多地的奔波和付出,因此在面对血液系统肿瘤患者时医护人员更需要坦诚而真挚地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交流,唯有医患双方达成一致、齐心协力才能为患者带来最好的治疗效果。
一面锦旗不仅是对医护人员医疗服务的肯定,更是对医患双方互相信任、互相合作成功的肯定,它意味着在面对疾病的过程中医患双方切实地站到了同一条战线上,而这正是我们所竭力追求的。为了更好地服务省内乃至省外患者,让患者就医过程更加简便、经济,血液科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争取为百姓的医疗保障作出更大贡献。

淋巴瘤
淋巴瘤是一类起源于淋巴细胞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而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占到所有淋巴瘤中的绝大部分,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多见的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最常发生在颈部、腹腔、腋窝等部位,表现为无痛的固定肿大硬块,但因为淋巴瘤可以侵袭患者全身多个部位和器官,因此很多患者初期的症状并不典型,乏力、低热、盗汗等容易与其他常见病混淆的症状都可以出现在DLBCL中,这就导致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常常因为诊断迟迟无法明确而耽误病情。
(来源:中山一院贵州医院)
实习编辑:王瑾瑜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