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关区:构建“五大体系”推进儿童早期养育试点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01-23 浏览次数:


近年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在毕节市七星关区开展“慧育中国:儿童早期养育项目”试点,借此契机,七星关区探索构建早期养育管理、师资、干预、服务、监管五大体系,全面促进农村婴幼儿在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会情感等方面综合发展,补齐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短板,助力乡村振兴。

一、构建早期养育管理体系。一是设立区级项目办。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的毕节儿童发展综合示范区七星关区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区卫健局。区级项目办负责在领导小组及基金会指导下做好项目试点工作的统筹调度、对接协调、实地督查、绩效考核、课程制定等,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推进。二是设立镇级指导中心。在4个试点中心卫生院分别设立毕节儿童发展综合示范区镇级指导中心,由卫生院副院长任指导中心主任,乡镇总督导任副主任。指导中心负责召开督导员每月工作例会,会商每周早期养育中心的工作计划和教学方案制定,监督、指导、评价婴幼儿养育指导师等。三是设立村级指导站。在村卫生室设立毕节儿童发展综合示范区村级指导站,由1名督导员任村级指导站站长。指导站负责每周家访的集体备课,督导每月婴幼儿养育指导师家访情况,通知符合条件的孕产妇及婴幼儿家庭到早期养育中心参加亲子小组活动、养育课堂等。

二、构建早期养育师资体系。一是配强总督导。总督导由区级项目办会同基金会共同选聘,并采用讲座、角色扮演、小组练习、视频观摩等方式对总督导进行一周左右培训,培训合格方可上岗。区级总督导负责协调推进项目执行,联系基金会、项目办等有关部门;乡镇总督导负责各自乡镇项目执行并按时向区级总督导报告工作开展情况。截至目前,共招聘区级总督导1名、乡镇总督导4名。二是配优督导员。从有相关专业背景、热心从事儿童公益事业的人员中择优录用督导员。督导员接受基金会指定专业人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详细讲解养育课程、实操练习及培训管理婴幼儿养育指导师等。督导员负责督查家访开展情况,并组织实施小组模式的早期养育指导,每名督导员管理5—10名婴幼儿养育指导师。截至目前,共招聘18名乡镇督导员。三是配齐指导师。由乡镇总督导、督导员共同选聘婴幼儿养育指导师。婴幼儿养育指导师在乡镇接受一周以上的培训,由督导员详细讲解家访的流程和要点等。每名婴幼儿养育指导师负责20—25个婴幼儿入户家访工作,每次家访不低于1小时。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39名婴幼儿养育指导师。

三、构建早期养育干预体系。一是精准家访干预。采用一对一服务和指导培训的家访模式,由婴幼儿养育指导师每周入户对婴幼儿及其看护人提供家访干预服务,针对6—36个月不同月龄婴幼儿制定相应的课程教案,发放玩教具、绘本图书等,确保干预服务开展精准有效,全面改善家庭养育环境,提升看护人养育水平。截至目前,制定课程教案452个,3800名婴幼儿接受家访干预服务。二是集体指导干预。由婴幼儿养育指导师每周在早期养育中心以现场集中培训的形式为孕产妇、婴幼儿及其看护人提供4—5次早期养育的集体活动指导,引导看护人按照亲子活动或课堂传授的养育知识和技能,和孩子一起开展有质量的早期养育活动,全面提高看护人育儿知识知晓率。截至目前,共有778名孕产妇、婴幼儿及其看护人接受集体服务指导,参与小组集体活动6780人次。三是线上远程干预。以婴幼儿看护人为服务对象,建立科学育儿微信群,为看护人提供线上咨询服务,及时解答各种育儿疑难问题,宣传科学育儿理念与普及科学育儿知识。通过录播课程的方式,在线上开展0—3岁幼儿早期养育知识云分享活动,推送早期幼儿小游戏、早期幼儿绘本故事等内容,增强看护人科学育儿技能。目前,已建立微信群11个,共有800余名看护人加入;开展云分享活动300余次。

四、构建早期养育服务体系。一是实施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聘请专业人员每月对试点乡镇0—3岁儿童提供发育监测、咨询指导、诊断干预服务,及时掌握婴幼儿身体发育、动作、语言、认知、感情与社会性等方面发育情况,并根据掌握情况精准开展家访干预服务。由区妇幼保健院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全力做好儿童残疾筛查与康复衔接,提升儿童疾病筛查确诊病例救治康复救治水平。截至目前,共开展监测指导服务21.7万次,新生儿出生筛查异常率降低到0.54%以下。二是实施儿童营养改善服务。推广6—36月龄婴幼儿营养包发放服务,由村医按照每人每天1包向6—36月龄婴幼儿发放营养包,并根据婴幼儿营养包服用依从性好坏,针对性开展喂养咨询指导服务,全面改善养育人喂养行为,促进儿童早期发展。2022年1月来,共发放营养包9万余盒,覆盖率达98.74%,贫血率降至1.98%。三是实施儿童安全保护服务。深化“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家庭主体责任”社会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家长在儿童安全保护中的主体作用,在家访干预过程中培训养育人在护理、照看和养育方面防范意外伤害风险能力,并告知养育人生产生活中威胁婴幼儿生命健康安全风险隐患,切实降低婴幼儿窒息、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等事故发生率,营造儿童安全防护宣传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共开展儿童安全保护宣传与培训5600人次。

五、构建早期养育监管体系。一是规范资金管理。建立从资金分配、拨付、落实的全流程监管机制,“清单化”使用项目管理资金,实现资金使用项目办随时监管,上级部门随时抽查,切实确保账目清晰、流向明确、全程可追溯,保证资金使用规范高效。自项目开展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631.15万元。二是建设标准阵地。采取整合闲置村公所、学校、政府站所或租用民房等方式建设儿童早期养育中心,并严格按照家庭服务区、绘本阅读区、亲子活动区建设标准进行布局,配备必要玩教具、监控设备、绘本图书等物资及培训资料。截至目前,4个试点乡镇共设立早期养育中心11个,用于养育中心装修、设备配置、租金支出共37万元。三是后台智慧监测。开发“慧育中国”小程序,实时监管每一次“家访”开展情况,小程序后台可监测婴幼儿养育指导师每一次(入户)活动时间、活动位置、活动内容、看护人和儿童理解活动内容的程度等,实现对每个工作人员、看护人和儿童的有效监管。通过对后台数据进行分析,精准掌握项目人员工作状态、儿童被干预后认知、语言、运动、社会性情感等变化程度。截至目前,“慧育中国”共开展线上监管21.7万人次。




(来源:健康毕节)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申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