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中医医院——王旭东:守正创新,弘扬中医国粹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01-19 浏览次数:
“湿气比较重,舌苔也比较腻,需要健脾祛湿,调理一下体质,平时更是要注重脾胃的调养啊……”
眼前这个身着宽松白大褂、戴着一副黑色边框眼镜,侧俯着身子细致查看患者病情并耐心叮嘱的医生,正是毕节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王旭东。
家传师承为中医发展蓄积力量
下午四点,王旭东的办公室里依然有很多患者,有脾胃虚弱的小朋友,也有慕名前来做胃镜手术的阿姨,还有前来就诊的各式各样疑难杂症的患者。
像这样循环往复坐诊的场景,王旭东已经经历了十一个年头。
对于从小便生长在中医世家的王旭东来说,每天都和病人打交道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了。
“因为我外公是我们当地有名的老中医,小时候家里总会有很多慕名前来看病的人,我看到那些病人在通过我外公的治疗后慢慢痊愈了,当时就觉得中药好神奇,能够解决很多疑难杂症,解除病人的疼痛,于是慢慢地喜欢上了中医。”

长期受中医文化的熏陶,王旭东心里渐渐地萌发了学医的念头。
“小时候总是看我外公给病人配药看病,所以上了初中我就特别喜欢看一些关于中医方面的书籍。”
正是因为从小深受家庭氛围的熏陶,这也为王旭东高考填报医学院的志愿埋下伏笔。
王旭东在贵阳中医学院毕业后,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继续攻读了硕士研究生。
2011年,王旭东作为毕节市中医院引进的第一批优秀人才,成为了脾胃病科临床工作的一员。
守正创新探寻中医新思路
“中医在功能性疾病调理、情志因素导致的疾病等方面疗效很好,特别是脾胃方面的疾病,中医的治疗效果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王旭东说。
2021年年底,70岁的患者周丽芬(化名)老人因突发脑出血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综合病症被送到我院神经外科,经过手术抢救,清理了颅内淤血后终于把患者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颅内无异常,其他各项身体指标也恢复正常,但长期卧病在床导致患者脾胃虚弱,反复呕吐无法正常进食。”
为了减轻老人的痛苦,王旭东联合神经外科医生进行了会诊,通过四诊合参和辨证施治,为患者精心开具了中药处方,患者在接连服用三日后呕吐多日的症状便得到了缓解。
作为一名中医人,发扬中医文化不仅是王旭东的使命所在,更是他的毕生追求。
“作为一名医生,我们不能只做‘乘凉人’,我们也要为后人‘栽树’”。这是中医人王旭东多年来坚守的初心与使命。

从医之路清贫且艰苦,但王旭东说自己从来不曾后悔,“选择做医生就要甘于清贫,受得住‘寂寞’。”
“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能够救治危重患者于水火,用中医中药为他们解决困难,解除病痛,哪怕再苦再难都是值得的。”王旭东说。
为了促进科室更好地发展,促进中医药事业的蓬勃腾飞,王旭东还带领科室做了多方努力。
“我准备推动临床、教学、科研齐头并进发展,大力建设重点学科,提升医疗技术,积极开展三、四级内镜手术;另一方面,重视人才的培养,突出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王旭东介绍道。
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不仅是一句口号,更需要深度思考。
“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要推动中医的发展,就必须要保证中医的疗效,病人相信中医了才会选择中医。”王旭东说。
百花齐放引领科室齐头并进
作为贵州省中医重点学科、毕节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负责人,王旭东对科室发展有自己的见解:“作为一个科室负责人,要着眼于科室的长远发展,一花独放不是春,只有大家齐头并进才能共同推动科室的发展。”
2021年毕节市推选百优医生,王旭东作为科室负责人,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临床经验都当仁不让,但他却放弃了参选。
不仅如此,他还主动和领导沟通,为有资格参选的年轻医生争取更多的机会。
“有志不在年高,年轻人更有朝气活力,要把机会留给年轻人,鼓励他们努力进取,未来科室的发展重担都在他们年轻人的身上。”
为了促进科室人员长远发展,王旭东不仅积极安排大家轮流进修学习,也要求大家主动提高自己与病人的沟通能力。

王旭东说:“搞临床的人,学会处理医患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医生尽其所能地站在病人的角度为他们考虑,最大限度地缓解病人疼痛,才能得到患者的认可。”
王旭东不仅医技精湛,学术成就上更是可圈可点。
2019年,王旭东荣获“全省住院规培优秀代教老师”荣誉称号;同年在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级。
2020年,王旭东还参与编著《内科常见病鉴别与治疗》《临床消化内科诊疗新进程》两部学科专著,发表论文多篇。
此外,王旭东还多次参与省市级课题,取得很好的成绩。
对科室的未来,王旭东这样规划:脾胃病科一定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勇前进,中西医结合并重,建成老百姓信赖、医疗水平领先的专业科室。

王旭东
脾胃病科主任
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贵州省中医重点学科、毕节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负责人,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病、肝病、内科杂病的诊疗,内镜下诊断及治疗,中医体质辨识及亚健康调理,长期从事临床带教工作,公开发表学科专著两部及论文多篇。
(来源:毕节市中医医院)
实习编辑:王瑾瑜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