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急性心肌梗死?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01-16 浏览次数:

急性心肌梗死是威胁民众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杀手,也是致残的重要原因。近些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那么,什么是急性心肌梗死?又该如何预防呢?

1.什么是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因冠状动脉出现急性阻塞,心脏肌肉因缺乏血液供应出现坏死,使得心脏功能受损,可能危及生命的急性病症。心前区疼痛或憋闷感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胸骨后方往往产生疼痛或憋闷感,向左侧肋骨、上腹部、左侧肩、口腔、口部等延伸。部分患者胸部没有明显感觉,仅胸部外其他部位有不适感。疼痛往往持续较长时间,数小时或数天,没有明显疼痛峰值,并且休息或者服用硝酸甘油后不能缓解。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的血液、心率、心律等可能出现一定变化。患病初期,心肌灌注量减少,心脏企图通过增加全身供血改善缺氧,可能出现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等症状。患病后期,因心肌无效工作造成耗氧增加,随之增多缺血坏死的心肌数量,逐渐降低心脏功能,产生心跳减慢、呼吸困难、头晕等症状表现。

2.急性心肌梗死是如何发生的?

2.1 主要病因

急性心肌梗死的根本病因是心脏自身供血渠道阻塞,失去供血的心肌仍在工作,随之增加耗氧,出现供氧和需氧失衡,导致心肌坏死。具体来讲,可从这些方面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首先,心脏内血液灌注量减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栓塞等疾病会减少冠状动脉部分分支的供血量,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心肌氧的供需失衡。其次,心肌供氧不足。呼吸衰竭、低血压、缓慢性心律失常等可以造成心肌供氧不足,若心肌缺氧严重,缺氧部位则可能受损坏死。最后,心肌耗氧增加。严重高血压、持续快速性心律失常等容易增加心肌耗氧,导致心肌因过劳而受损。

2.2 诱发因素

可能诱发血栓形成、血管内斑块脱落、冠状动脉痉挛或狭窄的因素,均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较大幅度的情绪波动,没有合理生活工作,长期处于过度疲劳状态,或暴饮暴食,剧烈运动等。

3 如何预防急性心肌梗死

3.1 积极治疗慢性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由各种原因阻塞冠状动脉造成心肌缺血坏死而导致,血管弹性丧失、栓子阻塞、管腔缩窄等均可能引发疾病。从某种程度上讲,慢性疾病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定期体检,及早发现、诊断与治疗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保护心脏的冠状动脉。针对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应坚持终生服药理念,严格依据医嘱服药。针对患有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心功能疾病的患者,即便没有明显症状,也不能擅自停药或调整药物剂量。

3.2 保持良好饮食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应选择清淡易消化、低脂饮食,控制血脂,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发生。针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人群,要低盐饮食,控制血糖。多吃水果、蔬菜、全谷类、豆类和坚果等食物,少吃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和钠的食物,在控制体重的基础上,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注意控制进食鸡蛋数量,成人一般每周吃鸡蛋不超过7个,胆固醇高的人群应减少吃鸡蛋数量。

3.3 及早戒烟

香烟中含有较多的有毒物质,长期抽烟容易导致血管内皮损伤,降低血管弹性。因此,及早戒烟,有利于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同时,尽量不要待在密闭的抽烟环境中,劝导他人不要抽烟。

3.4 保持良好情绪

情绪对身体健康有着较大影响,古人云,“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如果经常出现情绪的剧烈波动,容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情,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外界事物,遇事不急不躁。

3.5 当心气候变化

受强冷空气或严寒的影响,冠状动脉可发生痉挛并继发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如果出现大风、阴雨或持续低温天气时,冠心病病人要注意保暖,或适当加服硝酸甘油类扩冠药物。

(来源: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李雪)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