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女孩“感冒”后住进ICU!警惕暴发性心肌炎→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01-10 浏览次数:
入冬之后
↓↓↓

小王(化名)今年14岁,半个月前出现咳嗽、咳痰,偶尔低热、头痛。一开始家人认为是普通感冒,就给她服用了些感冒药。
然而,10天前小王突然出现持续性胸闷,活动后症状更加明显,后来竟直接晕倒。
家人赶紧将她送到当地医院,测血压只有60/40mmHg,血化验结果显示:肌钙蛋白数值升高,心肌坏死;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左室壁运动减弱,心包积液,最终诊断为心肌炎。
此时小王血压低、呼吸急促、高热,病情十分危急,她被转诊到衢州市人民医院进一步治疗。
经过会诊后,医生考虑小王是由病毒感染引发的爆发性心肌炎和心源性休克。
医生表示,针对病毒引起的心肌炎,目前没有特效药,需要进行综合治疗,但小王出现低血压休克,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有可能无法度过危险期。
医生给她装上了人工心肺机(ECMO)“接管”心肺功能,以缓解濒临崩溃的器官功能。
幸好,小王在ICU和CCU经过近10天的抗病毒、免疫调节、营养心肌等治疗后,濒临崩溃的心脏又重新恢复了活力。

临床上,心肌炎可分为一般性心肌炎、爆发性心肌炎和隐匿性心肌炎3种。
平时所说的病毒性心肌炎多属于一般性心肌炎,一般1周至2周可治愈。
爆发性心肌炎,是心肌炎中最为严重和特殊的类型,主要特点是起病急骤,病情进展极其迅速,可在发病后短时间内进展为严重心衰、心源性休克,甚至导致猝死。
病毒感染是爆发性心肌炎最常见的致病原因,致病病毒种类非常广泛,包括流感及副流感病毒、细小病毒、肠道病毒、腺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
这种病冬季发病较多,多见于平时身体健康、无基础器质性疾病的青壮年。
爆发发性心肌炎的初期症状和感冒很相似,初期可出现发热、鼻塞、流涕、咳嗽、腹泻等症状。
医生提醒,如果感冒后数日至3周内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头晕、乏力、全身酸痛不适等症状,甚至出现脸色苍白、晕厥,提示病毒已侵犯心脏,就不是普通病毒性感冒或流感,需要立刻就医诊治。

1. 预防感染
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如必须前往,建议佩戴口罩。
尽量避免接触感冒的病人,接触时应尽量佩戴口罩。
勤洗手,避免用脏手触摸眼、鼻或口。
每日开窗通风,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 保证休息
充足的休息对于急性感染期患者十分重要,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恢复期不要熬夜,减轻工作压力。
3. 保证营养
增加优质蛋白及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尽早戒烟戒酒。
4. 恢复期(感染后的1~3周)
感冒后及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来源:健康广东)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