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山一院贵州医院告别2023,展望2024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01-02 浏览次数:









医院建设

一期(已建成)建筑面积37.47 万平方米,规划床位1499 张,包含临床业务、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用房及附属设施,总投资51.2亿元,已于2021年7月投入使用。
二期(规划中)建筑面积约 4.3 万平方米,包含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中心、临床研究中心(临床研究床位200 张)、研发攻关和成果转化中心、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建设目标
建成四大高水平临床诊疗中心
普通外科与器官移植中心、呼吸与危机重症中心、肿瘤中心、心脑血管病与代谢病中心
推动跨区域同质化融合发展
中山一院通过品牌技术、人才文化“四平移”,实现医疗教学、科研管理 “四统一”。以“共建、共享、温度、效率、人才”为宗旨,建成基础设施好、专业学科强、技术水平高、医疗服务优、医院环境美,立足贵州、覆盖西南的临床诊疗、教学、科研中心。
两院“共建”,聚力发展
管理共享,推进融合共建,中山一院肖海鹏院长、骆腾书记、殷晓煜副院长,贵医附院李海洋书记、左石院长等多次莅临指导。
举行会议共计65次,其中省政府秘书长会议4次,卫健委工作专班会议12次,贵安新区工作专班15次,省医保局调研会议2次,省人社厅调研会议2次,省财政厅调研会议4次,两院协调会26次。
技术“共享”,先进诊疗技术逐步落地
输出医院累计派驻+柔性指导专家43人,接待门、急诊患者208人次,诊治住院患者1513人次,病例讨论249次,参与/指导手术/操作272次,疑难会诊(含远程)35次,推广适宜技术项目27项,临床教学查房260次,协众建立远程医疗系统/平台,远程诊疗患者18人次。
院内开展新技术: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重症瓣膜病手术治疗技术;主动脉瓣先天畸形合并小瓣环手术治疗技术;危急症主动脉夹层Bentall手术;心脑联合造影;神经外科杂交手术;Crouzon综合征后颅腔扩大成形;介入“皇冠”手术TIPS+GCVE;经皮肺动脉球囊成形;腹腔镜下胰体尾部切除+脾切除;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甲状腺癌根治术;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经皮复杂胸主动脉瘤支架植入;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冠状动脉腔内斑块旋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重症胰腺炎救治技术;复杂子宫内膜癌切除;腹主动脉瘤破裂出血支架封堵;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腺施改良根治+重建;双侧肾上腺静脉采血;机器人辅助下颅内病变切除等。
较2022年,门诊人次增长17.2%,日均门诊人次增长15.3%,急诊人次增长26.6%,日均急诊人次增长28.6%,出院人次增长61.4%,日均住院人次增长53.7%,总手术量增长83.8%,三级手术量增长61.1%,四级手术量增长320.8%,省外门诊急诊人数同比增长20.4%,省外住院人数同比增长 55.7%,市外门急诊人数同比增长 19.0%,市外住院人数同比增长 58.7%,合计省外门急诊+住院人数同比增长21.6%,市外门急诊+住院人数同比增长 21.0%。
强化“温度”,服务向前
对标卫健委《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
已建成的项目有:安馨医疗中心;一站式咨询服务;普外与器官移植、呼吸与危急重症、肿瘤、心脑血管病与代谢病中心;陆空一体化疑难危重症治疗平台;院前急救平台;胸痛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救治平台;卒中中心;智能问诊-分诊-预约-病史采集流程;压缩取号/缴费/打印滞留时间;预约改签、预约后补全交互;提供多种付费渠道,诊间付费;优化内外科门诊流程;优化影像科救医流程;设立智能采血中心;完善病房MDT制度;一体化孕产妇就医流程;全院责任制整体护理;开设护理、疼痛心理门诊;全院标识优化;配备轮椅、平车、母婴室、尿布台便民设施。
拟建设的项目有:名医工作室;一体化整合儿科门诊和急诊;一站式儿科服务院前院内急危重症救治“三通三联”一体化救治;创伤中心;开设快速检验/自助检验通道;检查“开单即预约”;避免二次预约;互联网诊疗平台/互联网医院/预约诊疗平台预就诊;多途径分时段预约;检查检验集中预约诊间/跨科/复诊/诊疗团队内/医联体内预约;开设药学、健管、专病(肺结节、失眠、焦虑、肥胖)门诊;开设门诊MDT岗,“患者不动医师动”;住院费用预结算、床旁结算、“当日出院、当日结算”;线上专家问诊/处方开立/药品配送到家全流程;解决老年患者就诊“数字鸿沟”。
提高“效率”,推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进
对标卫健委《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提升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建立医疗技术目录;建立医师技术档案;建立健全各类技术管理流程;规范三大讨论记录;优化VTE管理;推动麻醉医师决策手术用血;推动急诊医师决策专科收治;建立实施一系列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标准;建立、实施12项护理抢救流程;推动重症质控平台建设;推动移动端入出院流程建设;门诊医师工作质量考核体系;建立临床科室医疗质量自查体系;降低一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规范日间病历书写;更新全院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应急电话;后勤公司人员定期考勤报告机制;生命支持类设备的定位和设计;建立日间手术的医保记账通道;升级危机值系统;推动手麻系统建设;优化多重耐药菌管理流程;理顺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流程;科研命题检索;整改教学、住培管理体系;升级传染病上报系统;员工体检分析报告。
人才培养,多路径推动
中山一院与中山一院贵州医院先后开展了内科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临床科教研系统培训班、内科学科研沙龙等学术教研活动。开展培训、讲座、远程教学73次;参与培训/讲座/远程教学人次8000余人;共同/协助申报课题6次;指导发表SCI论文3篇;开展学术活动13次;参与学术活动1300余人;建立省级及以上医教研平台2个;被选为2023年贵州省胸外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单位;中国医院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副主任单位。


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县乡镇”
2023年首届贵州科技节,省领导视察“5G数字化远程医学教育体系”

响应号召,送医送教下县,“让一般病在市县解决”


互联网+医院宣传”,升级宣传阵地

联合大型义诊6次(超千人/次)
2023年2月9日至今,官方公众号、官网发布314篇新闻,院外媒体报道154篇新闻,其中多彩贵州网发布的《谈建设话发展|2023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交流会在贵阳举行》热度5星,贵州日报天眼新闻发布的《专家交流探讨,如何下好“一盘棋”|2023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交流会(贵州站)召开》热度5星。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来源:中山一院贵州医院)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