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跑路少花钱 更便利更实惠——锦屏县敦寨镇中心卫生院建设县域医疗次中心观察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3-12-22 浏览次数:

“今天住院部有100多位病人。”

12月1日一早,站在锦屏县敦寨镇中心卫生院的住院部前,锦屏县敦寨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施厚波介绍。

据了解,这家卫生院编制床位70张,实际开放152张。“床位使用率最低时近80%,最高时几乎每个科室都满床。”

病人都来自什么地方?

“除了周边新化、铜鼓、钟灵3个乡镇外,还有邻县的高屯镇,还有从湖南来的呢。”施厚波答。

一家乡镇卫生院,如何能做出这样的成绩?

或许,我们能从下面的文字中找出答案。




一次与时间赛跑的静脉溶栓



11月3日,敦寨镇江口村,60岁的龙顺芝像往常一样早早醒来。

当她准备叫醒家人时,发现自己说不出话了。

一家人惊慌失措,一时间能想到的就是“先到最近的医院看看”。

上午8时13分,龙顺芝被家人送到敦寨镇中心卫生院内儿科。

接诊、询问病史,考虑脑卒中;进入卒中救治室,通知值班医生及溶栓团队其他成员;进行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经综合评判,考虑为急性脑梗死。

此时,施厚波和内儿科主任杨金成及溶栓团队其他成员均已准备就绪。

时间就是生命。医院立即启动绿色通道程序,经评估,患者在静脉溶栓时间窗内,有静脉溶栓指征,排除溶栓禁忌症。

杨金成拿起手机,点开了“锦屏县卒中中心”微信群。这个群里,每天都有专家值班。

图片信息发过去、语音沟通、电话指导……

9时38分,杨金成为该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完成,患者正常言语。

11月24日,龙顺芝回来复查,恢复良好。

这并不是敦寨镇中心卫生院第一次成功救治危急重症患者。“之前有一个胸痛病人,我们也是上下联动开展救治,病人不用到县里医院就看好了病。”

2022年,敦寨镇中心卫生院列入我省县域医疗次中心第一批建设项目名单。

锦屏县统筹资源集中力量重点打造,扎实推进各项措施落实。该院立足功能定位,增添设备改善就医环境,大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如今,敦寨镇中心卫生院能够识别和初步诊治的常见病病种有100种,收治住院病种数达56种,开展手术15种。




一位喜欢做中医理疗的老人



一个乡镇卫生院,能够自主开展三级手术、在上级医院指导下开展四级手术,这让敦寨镇中心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们很有成就感。

但是,更令他们欢欣的是群众的选择与认可。

医院各个科室都挂着红色的锦旗,“这些锦旗都是就诊的村民送来的。”

中医科病房内,三张床都住着人。

家住本镇的许阿姨半靠在床上,和旁边的人聊着天,康复技师沈良静在为她做理疗。

许阿姨今年72岁,这次到医院是因为腰腿疼。

“老毛病了,常犯。家里娃娃都出去打工,痛了我就来这里,医生护士都很好,尽心尽力。”许阿姨乐呵呵地说。

去年、前年……许阿姨都来过中医科治疗。

每一次,她都会住上一星期,满意地离开。

该院中医科主任潘银江介绍,中医科接诊较多的是颈肩腰腿痛和痛风性关节炎患者。

“群众对中医药的接受度还是比较高的。”潘银江介绍,仅记者采访当天,就有30多名患者在开展中医诊疗。

该院在建设县域医疗次中心过程中,将中医科作为特色科室重点打造。医院按照全省统一标准打造了国医馆,有县域医共体的中医专家、全国基层名老中医王代金前来坐诊。

在中医病房对面,有一个宽敞的康复治疗室,摆满康复器械。“这是去年增设的康复医学科,集现代康复跟传统中医康复为一体。”2022年,广东佛山来的帮扶专家特别到这里进行指导,对康复医学科进行了全面规范。




一笔越算越划算的账



2022年,敦寨镇中心卫生院通过省级评估验收,成功创建了“二级综合医院”。

专科建设、引进设备、信息化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敦寨镇中心卫生院真正打通群众就医“最后一公里”。

“以前,有的病人来了,因为缺设备、没技术,我们不敢收不能治,只能往上转。”

现在,医院开设了10个临床科室,设有影像科、检验科等8个辅助科室,增添了彩色超声机、胰岛素泵、动态心电图仪等设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16人,其中副高职称6人、中级职称16人,每年派出至少10名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学习。

最重要的是,依托县域紧密型医共体牵头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会诊机制建起来了,逐步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让病人就近诊治,少跑路、少花钱。

“比如刚才介绍的患者龙顺芝,她的全部费用是12174元,医保报销后自费不到2000元。”

在中医科接受治疗的许阿姨也告诉记者,她每次来住一周院,医保报销后个人的费用基本都在400元左右。

除了较高的医保报销比例,吸引群众就近就医的还有外出看病需要的交通、住宿等花费,时间成本也被计算在内。

“一样有县级专家帮看病,一样能看好病,这里离家更近更方便!”在内儿科照顾孙子和外孙女的龙阿姨说。

为了让群众满意、放心,敦寨镇中心卫生院这支队伍也一直在加紧向前。“我们紧紧抓住建设县域医疗次中心的机会,提能力补短板强服务。”

“这几年来一直狠抓服务,特别是做好病人出院之后的随访跟踪,提高了病人满意度。”施厚波说,接下来,医院将继续抢抓发展机遇,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打造30分钟医疗圈。

(本报记者 龙艳)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