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服务能力 医疗援锦踔厉奋进——黔东南州人民医院 “组团式”帮扶锦屏普惠基层群众满意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3-12-19 浏览次数:

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是党中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据中央组织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委《“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民医院工作方案》,黔东南州人民医院二类帮扶锦屏县人民医院。

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组团式”医疗帮扶锦屏县人民医院工作自2022年6月正式开展以来,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按“精准、可实现、可持续、有成效”要求,紧盯目标任务,把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提高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锦屏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着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健康保障,持续推动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取得新成效、新进展。

助力医院重点专科建设

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组团式”医疗帮扶锦屏县人民医院工作坚持需求导向,集中优势资源,强化规划引领,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中各专家的专业优势,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和经验,推动当地医院重点专科升级发展,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推动省级临床专科建设。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工作开展以来,锦屏县人民医院在骨科、重症医学科基础上,新增了神经外科、普通外科两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骨科在关节置换、脊柱骨折、腰椎滑脱、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钉棒内固定技术及椎体融合术、自体皮瓣修复组织缺损、微动力负压引流技术修复创面系列技术取得新突破;重症医学科在重症超声、镇静镇痛、营养支持及呼吸机使用等技术方面持续进步,2023年全年对脓毒症、多器官衰竭等危重病人救治成功率较前明显增加,尤其是联合胃镜室开展消化道出血危重病人床旁胃镜下止血取得良好效果;神经外科逐步开展神经内镜、高血压脑出血钻孔微创及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等相关技术,能够独立开展重型颅脑损伤开颅,脑室—腹腔分流、颅骨修补、脑血管DSA(全脑血管造影)、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颅内肿瘤显微镜下切除、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富血小板血浆(PRP)修复创面等技术;普通外科加强规范化建设,陆续开展腹腔镜下肝肿瘤切除、腹腔镜下胰腺肿瘤切除、腔镜甲状腺次全切、微创乳腺包块切除、腹腔镜下切口疝修补术、腹腔镜下膈疝修补等微创手术治疗,推动医院微创手术量快速提升,2023年11月获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加强专科能力提升建设。整合资源新成立康复医学科、全科医学科、老年医学科等6个临床专科,骨科、眼科纳入省级医疗救治提升专科建设,风湿免疫肾内科、口腔科、消化内科、康复医学科、妇产科申报十四五规划建设专科。眼科通过“师带徒”已能独立开展白内障手术;风湿免疫肾内科相继开展肾穿刺活检、24小时蛋白尿检查等新技术新项目;口腔科新增口腔种植修复、微创拔牙、预成冠修复、涂氟治疗等技术;消化内科对消化道疾病的诊疗水平持续加强,胃肠镜室能够常规开展镜下止血、异物取出、息肉切除、EMR等手术;康复医学科从无到有,实现门诊、病房一体化,推广应用超激光、干扰电、火针等23个中医适宜技术和物理治疗项目;妇产科宫腔镜腹腔镜微创技术拓宽拓展,承担全县危重孕产妇救治工作能力持续加强。

扎实推进五大中心建设。发挥县人民医院县域医疗“龙头”作用,整合学科资源,以“五大中心”建设为抓手构建区域协同的重大急性病救治体系,持续带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2022年共收治高风险孕产妇1185例,无死亡病例;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2022年共收治危重新生儿87例,严格按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要求开展救治;创伤中心于2023年3月通过国家级现场审核,签约“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并授牌;胸痛中心于2023年11月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并授牌,胸痛患者救治水平进一步提高;卒中中心于2023年9月经贵州省脑防委专家组进行现场评估培训及验收。

助推县域服务能力提升

综合考虑锦屏县人民医院业务现状、区位条件等因素,深入分析研究当地疾病谱和当地县域外就诊疾病的分布特点,引入多学科交叉融合、多学科诊疗、中心化发展等诊治新思维和新手段,针对居民诊疗需求较大、群众健康危害较大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重点建设,发挥“龙头”作用助推县域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学科建设和诊疗能力全面提升。以建立区域医疗中心为目标,对呼吸内科、眼科、肾内科、口腔科等薄弱专科进行重点建设,同步加强病理、检验、影像等临床支撑学科建设,同时发展康复医学等中医特色专科,推广内镜、介入治疗等微创技术;对近三年县域外转率前几位的病种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肾衰竭等疑难重症,通过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提高受援医院收治疑难危重病的技术服务能力。一年多来,开展新技术41项、引进新项目82项、拓展县域技术92项,三、四级手术占比从34.7%提高到51.03%,其中微创手术占总手术比例为35.66%,住院人次同比增长19.80%,锦屏县人民医院总体诊疗水平迅速提升。

师徒带教和本土培养双向提升。立足“输血变造血”理念,大力推广“师带徒”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一对一”“一对多”“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前线师傅带徒弟+后方进修提升”等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了本土人才的快速成长。一年多来,通过“请进来”有36名黔东南州人民医院专家到锦屏开展手术示教1300余台、院内会诊240人次、疑难病例讨论62例、教学查房78次、专题讲座24次,通过“送出去”有284名当地医院病理科、肿瘤科、口腔科等临床医技辅助科室分期分批到黔东南州人民医院跟岗培训、进修业务、学习深造,返院后心脏介入及治疗、脑血管介入及治疗、口腔种植、肝脏及肺部包块穿刺活检、免疫组化等技术陆续开展。

管理效率和内涵建设显著增强。坚持把提升受援医院管理水平作为重点任务,“带土移植”三甲医院的科学理念和管理经验,重新制定完善各类制度标准40余项,将制度管理渗透到医院管理的各个领域和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搭建信息化医疗平台,加速推进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着力改善群众就医体验。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受援医院医务性收入占比从41.22%升至44.67%,管理费用占比从11.60%降至9.32%,人员经费投入占比从49.52%升至51.46%,医院资产负债率从40.84%降至34.83%,收入结构中药占比从26.81%减至21.1%、耗占比从9.41%减至7.84%,医院管理和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 

实现普惠基层群众满意

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组团式”医疗帮扶工作队专家、队员把帮扶工作当作践行初心使命的具体实践,以生命之托为责任,以患者为中心,倾力作为,舍小家为大家,用心、用情、用力在锦屏杉乡大地上挥洒汗水、真诚付出,使受援医院在短期内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让当地村民群众在医疗健康方面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注重选派好医生到锦屏帮扶。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将“组团式”帮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一年半时间,三批均选派政治觉悟高、思想品德好、技术能力强的医生到锦屏帮扶。帮扶队员的工作表现和专业素养受到当地政府、群众的高度肯定和充分认可,群众信任度明显上升。

注重提升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帮扶工作队注重依托帮扶医院现有资源加大对乡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帮扶,组织到乡镇卫生医疗机构开展现场专题讲座30余场次,利用网络远程技术平台,开展定期理论授课,传授基层医务人员前沿医学知识,累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2000多人次。

坚持送医送药到基层。建立锦屏县15个乡镇分片包区定期慢病防控巡诊下沉机制,帮扶工作队定期到锦屏县的偏远山区、民族村寨开展入乡入村送医上门义诊活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制定个性化医疗方案,解决群众看病就医“最后一公里”。帮扶以来,已开展专家下沉入乡入村送医上门80余次,服务群众10000余人次。

深入开展健康宣教活动。积极参与锦屏县“全国健康促进示范县”成果巩固和“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组建县人民医院医疗巡诊专家服务团队,下乡入村深入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医改新政策宣传及上门诊疗巡诊服务等工作,宣传普及慢病防治知识,推广慢病防控适宜技术,全面提升了辖区卫生健康服务品质。

(来源:锦屏县人民医院  吴水平)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