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首例单纯超声引导经经皮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3-12-11 浏览次数:
先天性心脏病(CHD,简称先心病)是胚胎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造成的一组出生缺陷病。它是人类发生率最高的一组出生缺陷。先心病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据国内资料统计,先心病发病率约占全部活产婴儿的0.6%~0.9%。估计我国每年新出生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高达15万左右。我国成人心脏病可能有400万左右。可见先心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儿童身心健康及人口生存质量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得益于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手段的发展,技术方法、器械设备日益完善,未来将有更多的“心脏手术”在心导管室内进行。近10多年来,我国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性导管术发展较快,一些介入性导管无论在数量上及种类上部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少数的心血管中心新技术的应用几乎和国外同步。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手术治疗方式可选择传统手术治疗及微创介入治疗两种方法

前者需开胸,建立体循环,切开右心房,根据缺损大小直接缝合或使用补片材料修补。
后者是经导管植入封堵器封闭缺损部位,具有无需体外循环、创伤小、恢复快。

病例:
患者女,66岁,活动后胸闷入院,心脏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肺动脉主干增宽、肺动脉高压。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经全科讨论后决定实施单纯经胸超声引导经股静脉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SD)

手术过程:
该介入手术在普通心脏外科手术室进行,成人或可以配合的大龄患儿局部麻醉,婴幼儿行基础麻醉。

于患者脐部以下、膝盖以上消毒铺单。穿刺右侧股静脉,置入动脉鞘管,静脉注射肝素80U/ kg 。保留导丝,退出导管,同时标记导管插入的深度。退出动脉鞘管后,沿超硬导丝将输送鞘送至左心房放置封堵器。
拔出长鞘、缝合穿刺点后压迫止血,加压绷带包扎。患者清醒后直接转回普通病房。

术后处理
术后穿刺点以沙袋加压压迫4h,卧床12h。静脉予抗生素2天预防感染,24h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抗凝,术后每日口服阿司匹林3-5mg/kg,共半年。成人封堵器直径30mm以上者可加服氯吡格雷75mg/d,有心房颤动者应该长期口服华法林。

小科普:
一:先天性心脏病包括以下那几种疾病:
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
二:“先心病”的危害有哪些
一些患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生活,但如不及时治疗,随着年龄增长,出现并发症,将减少预期寿命,严重者出生后数周或数月即死亡。
三:什么原因可以引起先心病
环境因素,遗传因素,营养因素
四:先心病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口唇、脚趾青紫,听诊心脏时有杂音,体力差,宜感冒,发育迟缓
五:先心病如何预防?
做好孕期预防,积极做好产前检查工作,预防感冒,对高龄产妇,有先天病家族史,夫妇一方有严重疾病或缺陷者,应重点监测,孕前积极治疗影响胎儿发育的疾病,如糖尿病,红斑狼疮,贫血等,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包括孕妇本人及其配偶,如嗜烟、酗酒等。
(来源: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实习编辑:王瑾瑜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