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县中医院:传承侗族医药 守护健康之道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3-12-08 浏览次数:
近日,走进中医院百草园,一派郁郁葱葱的景象,随着冬季的到来,天柱县中医院百草园内的药材也迎来了采收期。县中医院民族执业医师白天森手拿锄头,在园内仔细采摘着成熟的药材。
“现在已经有300多种药材达到成熟状态,冬天主要采摘药材的根茎。”白天森介绍说。

据了解,天柱县中医院的“百草园”是贵州省首个民族药物植物园,也是该院保护和传承侗族医药资源的举措之一。目前,百草园内共种植了437种中草药,包括肾蕨、小血藤、开喉剑、三叉骨等,百草园内,每一种植物旁都有汉语和侗语名称、药用价值等标识,百草园不仅是一个重要的侗族医草药保护基地,还提供参观、教学、使用等多种功能。
侗族医药是侗族民间医学实践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医疗经验和智慧。天柱县是侗族人民的聚居地,侗族村寨都是依山傍水而建,到处都可以找到天然生长的本草植物。溪边的旱莲草、路边的车前草、田埂上的半边莲等,是治病常用的药材,分别具有止血、止泻、祛痰、清热解毒、治疗蛇虫咬伤的功效。世世代代生活在山区的侗族人民,通过与自然和各种疾病的斗争,充分利用各种本草植物,积累了宝贵的治疗经验。这些经验被用来对抗和治疗各种疾病和痛苦,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侗医药学体系。

近年来,为了推动侗族医药的发展,天柱县中医院以开展“天柱县侗族医药的普查调研”专项课题研究为契机,完善了“百草园”的建设。并通过采访记录天柱县民间侗医的医药知识和技能,整理北侗方言区天柱县侗族医药典籍,阐述天柱县侗药的起源、分布、种类、功效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内容,让天柱县侗药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目前我院收集到中医药、民族医药古籍26本,使用的侗药在治未病、疑难杂症治疗方面效果显著。传承侗族医药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业,它不仅关乎侗族文化的传承,更关乎人类的健康与福祉。在未来,我院将继续秉承多元化的传承方式,致力于保护药物资源,推动侗族医药的发展,为守护群众健康和医学事业的繁荣作出更大贡献。”天柱县中医院院长张平说。
(来源:天柱县融媒体中心 杨湘)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申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