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王健:精益求“睛”守光明​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3-12-08 浏览次数:

“王主任,我想请你看哈我这眼睛到底是有哪样毛病嘛,一哈看的清楚,一哈又看哪样都是模糊的。”

“先别急,坐到这里来,我先给你看看。”王健一如既往地轻声安抚道。

在毕节市中医院眼耳鼻喉科的诊室里,小小的办公桌前坐满了询问病情的患者,他们中有患白内障的、有患青光眼的……大家的病情各有所异。

像这样一周2天门诊,二十几台手术,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手术的路上,如此繁忙的日子,对于毕节市中医医院主任王健来说,早就不能引起任何情绪的波动,因为这样的工作节奏反而使得他更加充实。

“忙就对了,这意味着病人对我的信任度在不断提升,选择毕节市中医医院眼耳鼻喉科的人越来越多,这是我们的荣幸,也是一种幸福。”

这是一份越做越光明的事业

从白内障手术,再到眼科技术高地眼底病等疑难眼病,不断开拓,不断更新技术………

自2008年从遵义医学院毕业后,王健便来到了毕节市中医医院眼耳鼻喉科工作,至今已有15年,他不断在眼睛这既小又复杂的小天地里打拼,在别人看来,眼科是个“轻松”的科室,可王健说:“大家之所以有这样的误解,这和科室性质有关,因为眼耳鼻喉科不像其他临床科室有很多危急重症的患者,晚上住院的急诊患者也相对少点,但这并不代表工作轻松,要在这23毫米的眼球上干出一番成就,太难。眼科工作就像是在‘钢丝上走路’,更如在毫米的空间微雕一样,每台手术都关乎着患者视力的好坏,一旦出现意外,患者这辈子就失去光明了。

为了大大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王健只要一有空便会用眼睛模型反复操练,不断熟记每个构成部分、具体位置……也正是因为精准的掌握了每个环节,才能在危急重症患者前来就诊的时候沉着应对,更加有底气帮助患者解决问题。

83岁的余奶奶早前因为白内障+心脏病+心脏搭桥+糖尿病+高血压+白血病+小眼球深眼窝+晶体核又大又硬等一系列疾病导致眼睛几近失明,跑遍各家医院,但都因为老人年纪大且手术难度、风险颇高被拒绝。

2022年10月,辗转来到毕节市中医医院,王健在为老人做了初步检查后,心里深知自己将要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但他不忍心,也不愿拒绝。

从业多年,王健见过很多疑难杂症,也深刻体会患者的无奈与无助,因而明知风险却还依旧坚持为老人手术。

“眼睛不仅仅是一个器官,甚至会承载一家人生活的希望,我们作为医生多付出一份力,就能帮患者多争取一线光明,虽然老人家年纪大了,但是如果我能帮她治好眼疾,至少能让她有个光明的老年生活。”

秉承着这样一份信念,王健携科室人员,在经过心血管科、麻醉科MDT团队多学科会诊后,克服重重困难成功为老人实施白内障手术,术后老人视力恢复到0.6。

失去已久的光明再次重现,老人激动地拉着王健的手说道:“谢谢,谢谢王主任,要不是有你昂我这眼睛怕这辈子就看不见了。”

看着老人扯下纱布重见光明的那一刻,王健面露微笑的回忆说:“我最爱听的话便是患者说的“我又能看到了!这是自己毕生追求,也是我及所有从事眼科工作的医生的梦想和努力方向,我希望每一个患者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能看到清晰的世界,这就是我努力的最大动力。”

因为深知白内障对老年群体及部分青年患者的“迫害”,王健从多年前便四处联系,最终促成了毕节市中医医院与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等多家机构联合,不定期为患者开展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

到现在,这项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已经在我院得以长期开展,截至目前,已累计为1000名患者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让这些患者再次看到生活的希望。

中医治疗眼疾大有可为

长时间看手机、看电脑,从早晨睁眼开始就无时无刻不在盯着屏幕,当代年轻人复刻式的生活习惯,让干眼症、视力疲劳等疾病有机可乘。

对于这个问题,王健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我们生活在一个视力透支的时代,大家似乎都没有察觉到眼睛的异样,直到眼睛干涩疼痛,异物感明显,痛得难以忍受才来到医院检查治疗,这对眼睛的伤害是很大的。”

追溯成因,王健认为,干眼症多见肺阴不足、肝热上扰两证型。

“得了干眼症并不可怕,但是可怕的是因为干眼症会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如果只一味采用西医的治疗方法,通过滴眼液进行缓解的话,只能暂时缓解当前症状,并不能完全消除眼睛的不适。而中医临床采用中药、针刺、艾灸及眼部熏蒸等方法治疗,效果十分显著,相较局部治疗,中医中药为全身性调节,治疗本病有独特优势。”

说到此处,王健举了一个例子。2021年5月底,35岁的王女士因双眼干涩疼痛长达5年,长期干哭无泪,睁眼疼痛,好动,多汗,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曾多次于当地医院就诊,经人工泪液、外用雾化等治疗,但都没有明显好转,在朋友的推荐下找到了王健,王健在使用平肝益精方缓解眼部症状、辅以中药熏蒸、隔物灸配合睑板腺按摩,加上中药内服外敷,一周之后患者症状便明显好转。康复后,患者为了感激王健精湛的技术和贴心的服务,便拿着一枚鲜红的锦旗前来答谢。

“中医的治疗效果远不止体现于干眼症这一种疾病上,如眼底病也有极佳的效果,为了让更多此类患者受益,我们还在不断加大研究和治疗力度,力图让更多患者受惠谋利。”王健解释道。

留住一辈又一辈的希望

“希望是什么,那便是重新见到光。”

这是王健对希望的定义,也是他对眼视光工作内涵的重新审视和认识。

作为眼科医生,王健一直都清楚光明对于一个人的意义是什么,而真正对他产生极大触动的是一对来自大方县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的7岁和11岁的亲兄弟,因为家庭特别困难,无钱医治,从出生以来就没见到过光明。

缘分使然,兄弟俩的爷爷奶奶因为前来中医院做免费的白内障复明手术,便将两孩子一并带来了医院手术。

谁曾想,就在手术的前一天,老人外出买东西时钱包被偷了,带来的生活费、路费都没有了。

后来老人找到王健,便将他拉到一个没人的角落说道: “王主任,手术我们不做了,下午点就回家了。”

突如其来地离开让王健一脸茫然。

后来了解这个老人放弃手术的理由后,王健只严肃地说了一句“不准走,你们的费用我负责。”

    随后便自掏腰包,承包了这两兄弟在住院期间的生活费以及回去的路费。

一天中午,王健正在办公室休息,突然感觉有人扯了一下他的衣角,转头一看,两兄弟中的弟弟正站在他旁边。小朋友的眼睛刚开始恢复视力,只见他手里捧着一个苹果站着,递给王健,说“叔叔,你辛苦了,谢谢你。”

那一刻小男孩无比真诚的眼神,深深地印在王健心里。

事后回忆,王健依旧觉得心里很暖。

“帮助两个孩子保住了眼睛,不仅让孩子的后半生有了光明和希望,更是挽救了一个家庭,能够帮助需要帮助人,是我行医生涯中最值得安慰的时刻。”王健说。

开心之余,不免仍有须臾。

“随着当今社会的信息化和电子化产品的不断普及,加之现代人的饮食、作息、以及遗传等各方面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儿童的眼表及视力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作为眼科医生,未来要走的路还很远,因而我还要继续学习,因为有更长的路要走,有更多的眼疾患者等待我为他们带去光明。”

为了不断为患者提供精细化的眼部治疗,未来王健还打算将科室人员分工继续细化,从眼表到眼底建立各个亚专业小组,实现小组专业化、精细化发展,为更多眼疾患者更好的服务。

(来源:毕节市中医医院)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