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起航“心”篇章,奋力开创“心”辉煌 | 开阳县人民医院获“国家胸痛中心”正式授牌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3-12-02 浏览次数:
“国家级胸痛中心的授牌,是对开阳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团队为之付出的艰辛和努力的肯定,更是激励胸痛中心工作走上新征程的强大动力,也是医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及‘黔进先锋,贵在行动’向县委县人民政府呈递的一份实事答卷”。这是开阳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喜获授牌的感言。


授牌仪式现场
2023年11月25日,“2023心血管健康大会(CCHC)”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大会公布了此次通过认证的胸痛中心所属医院名单并举行授牌仪式。开阳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熊成锦、胸痛中心医疗总监、质控委员一行应邀出席大会并接受授牌。

胸痛是一种常见的危及生命的病症,主要包括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张力性气胸等。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占据疾病死亡原因第一位,心血管疾病给患者家庭和国家带来巨大的医疗负担。为最大限度地缩短急性胸痛患者救治时间,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致残率以及疾病的医疗负担,保障县域胸痛患者今后具有更专业、更科学化的救助体系。医院开启胸痛中心的艰辛创建路。

2019年7月底,开阳县人民医院启动胸痛中心建设步伐。经过半年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提交认证材料,于同年12月完成了胸痛中心网站注册,胸痛中心建设正式启动。
2021年11月,接受国家胸痛中心第三批次认证。
2022年,针对专家组提出的问题持续改进。
2023年7月30日,国家胸痛中心核查专家组在县人民政府分管县长、县卫健局领导的陪同下,莅临开阳县人民医院对医院胸痛中心建设进行现场核查。

2023年8月31日,中国胸痛中心执行委员会下发了《关于胸痛中心第三十四次执行委员会通过首次认证单位公告》文件,经过中国胸痛中心总部严格审核,胸痛中心执行委员会专家投票,开阳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了基层版胸痛中心的认证!标志着开阳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综合救治能力、软硬件设施和管理体系等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水平。
胸痛中心有句名言: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把握胸痛患者的“黄金救治”120分钟,疏通堵塞的冠状动脉,让心脏重获血液供应,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胸痛中心创建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高起点谋划,多维度、深层次规划建设之路方向。由院长担任主任委员,业务副院长担任常务副主任委员,明确了医疗总监、胸痛中心秘书、委员等职责职能。从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到细化工作流程和奖惩机制,从对全院职工的无缝隙的知识培训到利用场天深入各乡镇、社区开展义诊宣传,从质量管理方法到实战中的每一个救治环节的持续改进,从硬件设备上的配备到急救模拟演练,从项目建设资料的上传到数据库的规范填报,从建立起多个微信群到实现远程心电网络传输……在县卫健局的正确领导下,在院领导班子科学谋划和全院职工的努力下,在胸痛中心团队成员的争分夺秒里,实现了胸痛中心顺利通过“国考”,成功晋级“国家队”。

胸痛中心的成立,致力于建立院前一小时急救圈,致力于助推“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医院以构建一体化危急重症救治体系为抓手,整合优质资源。
一是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先后选派16名临床骨干进修心脏介入、心血管病等专业,引进高层人才6名,提升关键性诊疗技术能力。

二是加大设备投入。按照胸痛中心建设标准完善设备配套。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为患者配备了西门子全数字化血管造影机、1.5T核磁共振、128层螺旋CT、彩超等精密高端设备,为胸痛中心建设提质和提升胸痛患者抢救成功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联合多学科综合力量,加强多学科协作,设立胸痛患者绿色通道,实现120急救中心、急诊医学科、心血管内科、介入导管室等核心科室的无缝对接。建立专门的胸痛中心抢救室和胸痛诊室,最大限度地缩短救治时间,缩短D2W(从患者进入医院到导丝通过的时间)时间以及首份心电图时间、首次肌钙蛋白检测时间、急诊床旁心脏彩超时间、介入导管室激活时间等关键时间节点。

设置完善“心”标识。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关心下,在县交通部门的支持下,举全院之力创建国家级基层版胸痛中心,在南门外大桥、东兴苑、正街、东街等主要干道交汇处及医院周边、医院广场、院内流动人群集中的地方均设置醒目的指引和标志,公布胸痛急救电话,旨在指引不熟悉医院环境需要急救的胸痛患者快速进入胸痛中心,为生命开通一条“绿色通道”,让每一位胸痛患者获得及时救治。

强化培训“心”知识。在院内,胸痛中心团队分别向医师、护士、检验人员、药剂人员、行政后勤人员、保洁员、保安等对象开展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培训,普及关于胸痛中心建设、胸痛患者急救及转运流程、ACS患者诊治流程及心肺复苏流程等知识。同时将各种急救流程图张贴上墙,方便医务人员查询、学习、落实。在院外,走进县公安局、县一中、县三中、县二小、乡镇卫生院、胜威凯洋等化工企业、蒋家寨社区、云开广场等地培训,为院前胸痛患者急救打下扎实的基层转诊基础。
规范管理“心”时钟。定期进行授时时钟校对,确保时间节点的准确性。设立数据管理员,确保胸痛病例数据全面、及时、准确、全部上传胸痛中心数据库,为网审铸牢基础。

持续改进“心”质量。每季度举行一次质量分析会、典型病例讨论会,分析持续改进趋势与改进办法;不定期开展联合例会,多科室共同参与,不断改进提高,从中总结经验,整改存在不足,不断优化各种胸痛患者流程,最大限度地缩短救治时间。
提升市民“心”意识。胸痛中心的建设不是个人行为,既需要急救团队的协作,也需要全民的积极参与,不断提高公众对心梗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认知,医院通过各类媒体报道、微信公众号、院内等渠道宣传胸痛中心建设,制作短视频科普,通过视频号、抖音向市民推送科普知识。深入蒋家寨、云开广场、中山社区等老百姓活动场所进行胸痛知识宣传、义诊、发放胸痛知识宣传手册,提高大众对胸痛知识的认识,普及心肺复苏操作,提高民众对胸痛的意识。

作为全县医疗龙头单位,开阳县人民医院依托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成熟化平台,加强院前院内协同救治平台建设,加强“心电一张网”的智慧平台建设,助推胸痛中心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交换、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功能,使卫生院心梗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实现医防统一、县乡统一、线上线下统一。先后与11家乡镇卫生院建立胸痛中心协同救治微信群,实现胸痛中心和救护车、急诊医学科、心血管内科、介入导管室之间信息的实时传输,真正做到“患者未到,信息先行,协同救治”的救治模式,为患者争取到成功救治的时间。

2023年6月,与7家乡镇卫生院签订胸痛救治协议,指导胸痛救治单元创建工作,率先在医共体楠木渡分院开展胸痛救治单元成立启动会。通过培训、识别、筛查及转诊,近1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得到高效救治。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时值新冠疫情,新一届党政领导班子为党分忧,为民造福,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业务发展。历程是曲折的,也是催人奋进的。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后期流程不断优化,每一次进步都留下胸痛中心团队铿锵的步履。总手术量及急诊手术均明显增加,成功独立开展急诊PCI,成功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近10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近200例,主动脉夹层及肺动脉栓塞近40人;成功开展经皮冠状动脉内球囊成型术+心脏支架植入术等手术,心电图诊断精准判读时间均在5分钟之内……这些成绩的背后,凝聚着胸痛中心团队辛勤的付出和汗水。全体成员立足岗位,深耕专科能力建设。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开启了胸痛中心高质量发展引擎的“心”征程。

百姓健康殷期许,守护生命无穷期。胸痛中心的认证授牌,是对医院学科建设、巩固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慢特病政策落地等各项工作成果的充分肯定。扬帆正当时,医院胸痛中心团队将持续优化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提升急性心肌梗死等高危胸痛的协同救治能力,为广大患者生命安全与健康构筑更加坚实的防线,切实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心”问题,书写“心”篇章,开创“心”辉煌。
(来源:开阳县人民医院)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