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强力推进“国家卫生县”创建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3-11-30 浏览次数:
安龙县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高位谋划,全面推动,全民参与,落实政府主导、跨部门协作、全社会动员,坚持预防为主、群防群控的工作机制,全力推动“国家卫生县”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基本形成,干净、整洁、规范、有序的市容市貌逐渐展现,社会健康综合治理能力全面提高。
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织牢要素保障网络
组织保障坚强有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卫生县”创建工作,成立以县委、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总指挥,县四大家分管联系领导为副指挥长,县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国家卫生县”指挥部,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成员单位共同抓的领导机制。制定《安龙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实施方案》,明确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将创建“国家卫生县”与“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召开启动会、培训会、推进会对创建工作进行调度、整改,疏通难点和堵点问题,该县群众对卫生状况满意率达90%以上。
制度保障有章可循。该县先后出台了《安龙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工作计划》《安龙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宣传方案》《安龙创建“国家卫生县”攻坚方案》《安龙县“国家卫生县”督查方案》《安龙县控烟工作管理方案》《安龙县爱国卫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等多项工作子方案,明确了创建“国家卫生县”的方法、措施、标准、时序,创建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创建网络夯实基础。全县各成员单位均成立了创建“国家卫生县”工作专班,明确分管领导及具体工作人员,负责落实本部门及行业“国家卫生县”工作。各村(居)委会均成立了公共卫生委员会,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工作制度。工作网络横到边、纵到底,实现了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抓、处处有人督,构建了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
多措并举,各司其职,推动创建措施落地
构建“立体”宣传,健康行动“动”起来。充分利用爱国卫生月、世界卫生日、世界环境日、艾滋病宣传日等重要节日,通过健康巡讲、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上街咨询、对外宣传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不断提高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生活方式行为形成率。投入40余万元在县城南横路建成健康一条街,在湿地公园建成健康主题公园。在县融媒体平台开设“健康安龙”讲座,开设“创卫进行时”等专栏,宣传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健康知识。各单位、各部门、街道、社区、小区在公共场所显目位置开设“健康教育宣传栏”,实现LED屏幕动起来,小区广播响起来,流动喇叭走起来的“立体式”宣传,养成健康理念,树立健康意识,自觉维护健康环境。
开展“痛客行动”,文明规范“树”起来。实施了县领导和科级以上干部认领“城市痛点”痛客行动。全县共认领“城市痛点”任务630项,其中县级领导认领29项,科级以上干部认领601项,已完成任务620余条。开展了整治城市占道经营,清理流动商贩13000余起。增设停车位(含摩托车位)约5000个。开展机动车辆专项整治,拆除摩托车、电动车违规设置雨棚,管控生活噪音150余起。开展餐饮业油烟油垢巡查154户,责令限期整改4起。开展酒驾醉驾驶专项整治。强化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持续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乡镇集中式供水监管。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测和非医疗机构放射性危害因素监测、金属粉尘和木粉尘企业尘毒危害专项整治。对农贸市场重点整治“出摊经营、出门面经营、以路为市、占道经营”的市场经营乱象。开展“五小”行业专项整治(小网吧、小理发店、小浴池、小旅馆、小歌舞厅)。
清洁城市环境,美丽家园“靓”起来。近年来,县财政先后投入资金1.1亿元用于改善县域基础设施建设,改造老旧小区4个、背街小巷48条。在整治乱搭乱建、乱圈乱占、占道经营、城市“蜘蛛网”上下功夫,“归行纳市”取得明显成效。老旧小区乱贴乱画、乱泼乱倒、乱拉乱挂、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乱象基本清除。县内所有公厕免费开放,有专人全天值守清扫、保洁、维护。户外宣传广告实现完整、规范、文明,“牛皮癣”野广告阵地基本削除。该县近年未发生较大(Ⅲ级)以上级别环境污染事件。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和乡镇驻地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县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天数为358天,环境噪声稳定控制在53.7分贝,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颗粒物PM10、颗粒物PM2.5等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均值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要求。全县各医疗机构均与第三方公司签订了医疗废物处置协议,统一集中规范处置。危险废弃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现安全贮存和处理。医源性污水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夯实基层基础,健康运动“跑”起来。在招堤景区、湿地公园建成康养步道20余公里,为群众开展健康运动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所。成功举办了2023年安龙县“加油坝坝舞”系列赛、石斛谷山地跑、“攀岩进校园”(笃山行)活动、2023安龙县“加油安龙·健康同行”徒步活动、2023年“全国健身气功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暨2023年“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系列活动”(安龙站)、黔西南州2023年青春加油.荷花欢乐跑、贵州省第二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安龙赛区等赛事,同时办好“乡村振兴·龙城健行”、加油“荷”动季等系列活动,健康运动也成为群众生活爱好和首选运动方式。
强化日常监管,食品安全“严”起来。加强对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和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开展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完善污水管网建设,加强饮食、洗车行业污水排放管控,严厉查处泔水、泥水未进行干湿分离直排污水管网行为、污水乱排乱倒现象,近年来未发生重大饮用水污染事故,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7.23%。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原料控制、清洗消毒等各项规定,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滥用添加剂、无证经营、销售加工野生动物等食品生产销售违法行为,及时查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倡导使用绿色食材、绿色餐具,改善就餐环境,深化“明厨亮灶”行动,打造“放心厨房”。开展重大节假日期间的食品安全大检查活动,做好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率达100%。
注重疾病防控,医防融合“粘”起来。县财政投入200万元专项用于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今后将每年投入经费用于巩固防制成果,落实灭鼠、灭蝇、灭蚊、灭蟑螂等各项病媒生物防制工件。鼠密度达国家A级标准、蚊密度达国家C级标准、蝇密度达国家B级标准、蟑螂密度达国家A级标准,重点行业防鼠设施合格率达96.96%,防蝇设施合格率达95.70%。实施医防融合,强化高血压、糖尿病管理,在招堤街道开展医防融合试点工作。近年来,无甲类传染病发生,未发生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甲乙类传染病低于近5年平均水平。县人民医院开设发热门诊,建立感染科、肠道门诊,认真开展预检分诊和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信息报告工作,加强卫生应急管理。实行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达98.39%,居住满3个月以上适龄儿童免疫规划建卡率、建证率达100%,婴儿死亡率控制在2.6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5.09‰,孕产妇死亡率为0,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2.58%,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率达91.58%,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严重精神病障碍患者规范化管理率达97.51%。卫生健康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5.5张,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为2.2人,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为1.46人,每千人口药师(药士)数为0.24人,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为3人,均达到地方规划要求。
成效初显,持续发力,创建美丽和谐卫生县
据悉,该县11中旬经省专家组现场评估,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20年的16.88%持续提升到2022年的30.08%,力争2023年达31%。建成区内建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社区有10个,比例为10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比例为38.5%;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4平方米,每千人口社会体育指导员数2.2名。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18.2%,公共场所实行全面禁烟,无烟机关、企事业单位创建率1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9.94平方米,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率100%。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率达100%、眼保健操普及率100%,中小学生近视率、肥胖率逐年下降,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达2小时。群众对县城卫生状况满意度达92.5%。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
据该县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介绍,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将进一步把健康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当中,让健康成为一种生活态度,提高生活品质,让群众拥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市政设施,让群众在干净、整洁、有序、文明、健康的城市中享受健康,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来源: 贵州省安龙县卫生健康局 余必用)
实习编辑:王瑾瑜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