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第二人民医院:医者和患者的双向奔赴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3-11-23 浏览次数:

手术很顺利,也很成功,咽喉保住了!

在三十多双期待的眼神中,还未来得及脱去手术衣的王峰主任话音刚落,患者的小女儿一把抱住王峰主任兴奋地跳起来,随同的30几位家属刹那间欢呼、拥抱、喜极而泣,同时也不忘打电话向更多关心张老师(化名)的亲友、同事及学生家长传递好消息。他们每个人的眼睛里都闪烁着喜悦的泪水,到底是什么样的手术让这些家属为之紧张和牵挂,请跟随笔者一起走进故事深处了解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双向奔赴。

张老师是铜仁的一名中学教师,在一次体检中发现颈部包块并伴有头部疼痛2个多月,经过当地医院检查后被告知患了恶性肿瘤---“下咽癌”,医生建议转入上级医院治疗,患者随即前往省级医院就诊,经过检查医生告知手术是治疗的唯一措施,切除全喉及部分咽部也是手术实施的重点。没有喉自然就不能发声说话了。医生话音刚落张老师的眼泪也随之落下。嗓音对于教师来说不仅仅具有说话的功能,而且是至关重要的沟通桥梁和生存保障,没有了嗓子,那些知识点传授和谆谆教诲都无法变成现实。这无疑是让他残忍地诀别酷爱的三尺讲台。正当全家人一筹莫展的时候,亲人偶然打听到毕节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做过类似的手术,想碰一下运气,于是立即赶到毕节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以下简称耳鼻喉科)王峰主任。王峰主任在仔细对患者病灶处检查又结合患者各项检查报告分析后,发现患者癌细胞恶性肿瘤程度相对较低,要保住咽喉是有可能实现的。于是王峰主任给出了答复:“有希望保喉”,这一句答复如同给被阴霾笼罩的家庭带来了一丝曙光。

2023年11月2日上午九点,王峰主任及其团队在手术室给张老师实施了“颈侧进路下咽部分切除术+喉部分切除术+颈2.3.4.5区淋巴结清扫术”。该手术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难度较高手术,在安全切除肿瘤的同时保住张老师的咽喉这一挑战是巨大的,过程中只要有一丝的偏差对患者来说都是致命的。而这样的操作在有多年训练有素且丰富经验的同时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必须对自己的专业有信心。既要完整地切除肿瘤又要保护颈部各重要器官,而且转移淋巴结明显与血管鞘有粘连,必须仔细地完全切除肿瘤而不能伤害血管,这无疑是“在钢丝上跳舞”。以手术刀细致锐性切除肿瘤,颈总动脉安全保留,医生长长松了口气。每完成一步操作看似离曙光进了一步,但是随之而来的挑战难度也在递增。随着淋巴结的清扫完成。手术区域转换,一点点剥离开甲状软骨膜,梨状窝黏膜,切开咽侧,直视下准确判定安全边界,终于,在安全切除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了喉功能。随着皮瓣缝合最后一个手术结的完成,这项较高难度手术也宣告顺利成功完成。也标志着张老师又能站在三尺讲台继续发光发热。这项全市首例的手术也是我市在手术方面进步的体现。

术后患者经过2周的延续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患者声带发音接近正常,吞咽正常,堵管后呼吸接近正常。病理检验安全。这场对抗恶性肿瘤的战争在医生和患者的双向努力和奔赴中取得胜利,两种同样神圣的职业好像在这一刻诠释了双向奔赴的意义。

(来源:毕节市第二人民医院宣传科 熊垚)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