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爱心 一袋热血 也能点亮生命——贵阳航发95后小伙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3-11-23 浏览次数:
11月22日上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身着浅绿色T恤的“95后”小伙王健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脸色虽略显苍白,但嘴角上扬,眼神坚定。他的手臂上插着软管,软管中的血液正缓缓引流到血细胞分离机中。
伴随着血细胞分离机低沉的“轰隆”声,集采袋内,过滤出的造血干细胞的刻度正在一点点上升,逐渐“汇聚”成一袋“生命的种子”,为另一个生命带来生的希望。整个过程,静谧无声又掷地有声。

几小时后,王健成功完成捐献,成为我省第469例、全国第1644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成功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也于当天送往受捐者所在地江苏,为素未谋面的白血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时间追溯到2015年,当时的王健正在华中科技大学就读。12月一天,他填写资料、留取血样后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播下了一颗“生命的种子”。

加入骨髓库,并不等于捐献。要知道,目前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概率为几万至十几万分之一不等,每一位自愿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都将面临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漫长等待期,王健也不例外。与此同时,王健也积极投身参与到无偿献血事业中来,主动捐献全血和成分血,直至今天王健无偿献血累计次数达20次,献血量达4100ml,荣获“2020-2021年度全国排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
2023年9月,王健接到中华骨髓分库工作人员初筛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次配型成功。在确认捐献意愿时,他非常坚定地告诉工作人员:“我同意。”这句话虽然简短,但坚定的态度饱含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同时,这份坚定也源于他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的详细了解。

“人类非血缘关系的HLA相合率是千分之一或以上,在较为罕见的HLA型别中,相合的几率只有几万甚至几十万分之一。这是一种奇妙的缘分,一个没有任何关系的陌生人,从今天起,她的身体里将流淌着我的血液。”王健骄傲地说。
为了保证良好的身体状态,王健这一段时间格外注意生活作息。因为他知道,只有把身体调整到最好,才能给患者带来最大的生存希望。

“感谢你的爱心,你的善举传递着红十字的博爱精神,也践行着新时代雷锋精神。”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兼)李英莉为王健送上了荣誉证书。
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华骨髓库库容已有320万余名志愿者,实现捐献16447人次,贵州省已有470位志愿捐献者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我们呼吁能够有更多18—45岁的健康人群加入中华骨髓库中,为更多的血液病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
(来源:白云区红十字会 吴倩)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