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崴脚”之后莫慌张,正确处理很重要!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3-11-15 浏览次数:

“崴脚”在医学上称为踝关节扭伤,是指行走或者运动过程中,踝关节因一次活动超过正常活动度(过度内翻或者外翻),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如韧带、肌腱、关节囊等发生损伤。

因为踝关节内侧有三角韧带,厚而短;外侧为距腓韧带,薄而长,当扭伤时多以踝关节外侧损伤多见。因此,当出现崴脚时外侧多出现肿胀。对于踝关节韧带损伤早期正确的处理是恢复的关键。

踝关节扭伤有哪些症状?

踝关节扭伤症状因损伤程度而有不同的表现,主要为疼痛、关节肿胀、皮下瘀斑、关节不稳、关节活动障碍等。疼痛是所有踝关节扭伤的共同表现。  

出现踝关节扭伤时需要做哪些处理?

踝关节扭伤后,在就医前,应当立即采RICE方式处理。即:

R(rest)休息,制动受伤的关节,使用拐杖等辅助装置或者应用支具固定;

I(ice)冰敷,伤后24-72小时内可以冰敷,起到消肿止痛作用,冰敷每次持续15-20分钟,间隔2-3小时;

C(compression)加压包扎,可应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以减轻肿胀,可以使用石膏、支具等来保护;

E(elevation)抬高受伤踝关节,高过心脏,有助于减轻肿胀;同时就诊创伤骨科进行专科诊疗,以免延误病情。 

(来源: 杨茂华 /文)


实习编辑:王瑾瑜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