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印江县“中心村卫生服务”改革实现“三满意”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3-11-01 浏览次数:
印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部,县域面积1969平方 公里,下辖14个乡镇3个街道374个村(居),总人口45 .6万人。 全县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10家,其中公共卫生专业机构2家,三 级综合医院1家,二级中医医院1家,民营医院10家,个体诊所18 家,乡镇卫生院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医务室5家,村卫 生室355家。
近年来,印江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探索“中心村卫 生室十村医连片管理”机制,创新推进“中心村卫生服务”改革,通 过“五抓”促“五好”,实现“三个满意”,有效破解乡村医疗卫生服务难题,促进基层服务能力提升。
一是抓高位推动,促进工作合力好。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任 双组长的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江自治县中心村卫生服 务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明确县直相关部门、乡镇及其卫生院、村卫 生室职责,构建权责清晰、各司其职、协同联动、深入基层的改革工 作体系,确保事事有人管、有人抓、能落地。整合东西部协作资金、 重点项目省级补助资金等585万元,用于统筹中心村卫生室房屋维修改造、医疗设备购置等,为中心村卫生室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是抓规划布局,促进群众就医好。各乡镇(街道)结合辖区 村庄布局、人口流动趋势等实际情况明确中心村,按照“集中服务、 便捷服务”思路,统筹考量各村地理环境、区位条件、辐射范围、聚 居规模和人口数量、结构等因素,选择离镇远、人口多、辐射广的村 作为建设点,确保改革后的中心村卫生室适存性好、覆盖性广、便 民性强。将医保报销延伸到基层一线,让群众少跑路,人均门诊和 住院费用大幅降低,有效减轻村民就医负担。截至2023年2月, 已建成9个中心村卫生室,覆盖45个行政村,惠及6万余名农村群众。
三是抓阵地建设,促进医疗功能好。按照因地制宜、盘活资产 的原则,优先选择原卫生室用房、空心校舍、废弃仓房、破旧的村委 用房等资产,经维修改造后作为中心村卫生室用房,既节约资金, 又盘活闲置资产。设置诊室、中医理疗室、药房、病房、清创室、检验室、心电图室、公卫室、医疗废物暂存室、医疗废水处置室等,配 备心电图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中医康复治疗仪等设备。配备处 方类、非处方类药物150余种,能够初步识别和诊治常见疾病病种60余种,收治住院病种30余种,极大提升村级医疗服务水平。
四是抓队伍建设,促进村医能力好。 按照县级指导、乡镇派 驻、村医轮值的思路,县级医共体牵头医院指派1名医师联系指 导,乡镇卫生院选派1名副院长和2-5名业务骨干到中心村卫生室驻点开展工作,中心村卫生室所辖村医每周轮流坐班4天,其余时间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同步实施“坐诊带教”培育计划,建立一 对一帮带村医制度和远程学习、线下培训制度,利用远程医疗平台 在线开展“训、试、练”大课堂,提升村医服务能力和水平。截至 2022年12月底,已开展岗位培训6期470人次,开展公共卫生、 基本医疗业务实操5期366人次。健全从业考核机制,围绕年度 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医德医风和群众满意度等,对乡村 医生进行统一考核,并将从业考核和绩效考核结果与村医续聘、职称晋升、评选优秀挂钩,村医纳入中心村卫生室统一管理。
五是抓体系规范,促进服务水平好。建立24小时值班值守制 度,解决群众随时就医需求。根据区域疾病谱情况,有针对性选派 医生开展健康摸排,建立信息台账,提升基层首诊率。对中心村卫 生室不能救治的患者,及时转诊到乡镇卫生院或县级医院。中心 村卫生室医生定期开展巡诊、义诊,为长期卧病在床患者、残疾患 者等群众提供上门健康检查,2022年1月 — 2023年2月,共开展 义诊50余次、覆盖5000余人,巡诊覆盖3万余人次。同时,将医 保报销渠道延伸到基层一线,让群众就地就医、就地医保报销,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有效降低,有效减轻村民就医负担。
通过“五抓促五好”工作举措,印江县“中心村卫生服务”改革工作达到“三个满意”的成效。
一、群众满意。 一是就医距离明显缩短,中心村卫生室处于偏远乡村的中心区域,群众看病的距离从30公里以上缩短至5公里,实现家门口能看病的就医格局。二是县乡村医保报销渠道畅 通,群众交通、食宿等非医疗费用减少。三是增设医疗服务项目,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群众就医获得感得到提高。
二、村医满意。 一是村医每周4天到中心村卫生室坐班,其 余时间灵活开展公共卫生服务,解决服务盲区问题,村医的收入从 改革前的2000元左右增加到4500元左右。二是通过“坐诊带 教”、 一对一帮带和远程学习、线下培训等,村医技术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
三、政府满意。 一是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构建起乡村30分 钟健康服务圈,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助推分级诊疗 制度落细落实。二是节约阵地建设资金。整合东西部协作资金、 重点项目省级补助资金,盘活闲置资产,政府建设成本低,但群众 获益高。三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省市人大、政协、卫健委(局)多 次调研中心村卫生室建设工作,《人民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贵州日报》等媒体刊载经验做法。四是获全省推广实施。有关做 法被写入《贵州省乡村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在贵州省推广实施。
(来源:贵州省卫生健康委)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