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也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3-09-20 浏览次数:
常常被误诊,被延误
50岁刘先生经常性咳嗽、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哮喘”,经过呼吸内科医生常规治疗后症状稍微缓解。然而,一段时间后,刘先生的“哮喘”频繁发作,病情越来越严重,呼吸内科医生医束手无策,便怀疑他的哮喘只是表症,真正的病因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建议他找消化内科医生诊治。
为了摆脱疾病困扰,刘先生来到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经检查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
“您就是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呼吸道并发症,表现出哮喘症状。”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杨杰说,按照您目前的病情,建议采取手术治疗效果会更好。
刘先生在杨杰的帮助下,转诊到医院胃肠外科,接受了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做完手术的当天,我就不咳嗽了,胸闷气短也没有了,呼吸也顺畅了。”刘先生感慨道,多年的“哮喘”终于消失了,整个人都轻松了很多。
“临床诊疗中,像刘先生这样的‘哮喘’病人很多,一开始都会先到呼吸内科就诊,治疗后没有效果才会想到非肺源性的因素,甚至有些病人确诊了,都不相信自己是胃食管反流病,反而以为是医生诊断错了。”杨杰介绍,胃食管反流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老年人、肥胖、精神压力大等人群容易引发该疾病,一旦患有胃食管反流病,50%的患者会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急需专业规范的医疗管理。同时由于很多医生仍然缺乏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知,使很多患者得不到持续有效的诊疗。
“除了典型症状反酸、烧心,其余胸痛、哮喘、咳嗽、频繁清嗓、频繁喷嚏、咽喉部异物感等都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常见非典型症状。很多患者仅有非典型症状,常常去到呼吸科、心内科、耳鼻喉科挂号就诊,相关科室的医生也因症状容易误诊,导致病情拖延加重。”杨杰说,近年来,全国胃食管反流病的专家都在呼吁进一步宣传,进一步规范诊疗胃食管反流病,并且强调多学科协作尤为重要。

手术治疗更有效
2018年,中科院院士汪忠镐牵头成立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科联盟。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作为联盟会员单位,医院曾派消化内科、胃肠外科等科室骨干多次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学习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流程和技术。如今,贵医附院对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日益成熟规范,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已成为常规开展手术。
“以往大家都认为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消化系统的功能性疾病,大多使用药物治疗,大部分医生也不会采取手术治疗该疾病,患者更没有这样的认识。随着胃底折叠术在医院成熟开展,越来越多医生和患者对手术治疗反流病的认识得到很大提高。”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博士金相任说,我们科室现在每个月平均要开展30余台胃底折叠术,治疗效果都很好,得到很多患者的认可。
“没想到在省内也能做反流病手术了,术后恢复也快。”81岁的王奶奶患有胃食管反流病10余年了,10年前曾在北京手术治疗,术后效果很好,反酸、烧心的症状也消失了。今年8月,王奶奶反流病再次发作,便来到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再次选择手术治疗,术后3天顺利康复出院。
临床上,很多患者反复说胃不舒服、反酸烧心、呃逆等,吃了很多药效果也不明显,做胃镜检查又没发现明显病症。“出现这种病情的患者,需要借助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以及24小时pH阻抗检测来辅助诊断,该检查是胃食管反流病诊断的“金标准”,有利于临床开展精准治疗。”杨杰说。目前,贵州省各市州,包括贵阳市都在逐步购买相关设备,培训相关人员,力争全省各地三甲医院都能开展胃食管反流病的确诊检查,对于精准诊疗胃食管反流病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亟需多学科诊疗
据统计,我国有高达10%的人群存在胃食管反流病,人数高达1.65亿人,其中又有1600多万患者会发展成为更加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
“我每次门诊看诊,20个就诊病人就大约有5个人会被诊断为反流病,很多病人一开始不重视,便会发展为反流性食管炎,反流症状更严重,患者自身也更加痛苦。”杨杰说,反流病在临床诊疗中越来越常见,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还会发展为食管狭窄、食管腺癌等,导致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一旦发现自己出现反酸、烧心、咽炎、胸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确诊治疗。”杨杰提醒道,患者要清淡饮食,不要喝咖啡、浓茶,禁烟限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作为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联盟贵州省组长,为了提升反流病早期筛查和诊断准确率,提高全省各地综合医院的诊疗水平,杨杰联系了省内九个市州综合医院,拟派出18名消化内科骨干到省外学习,目前已经学习归来了2名医务人员,2名正在外学习,逐步推动实现每个市州综合医院都有胃肠动力专业人员的目标。“希望帮助各地提高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规范诊疗和诊治水平,不出市、县,让更多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能就近得到较好的治疗。”杨杰说。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疾病,因反酸等典型症状发生在消化系统,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被当作是消化系统的疾病,而反流引起的中耳、气管、咽喉、口腔、鼻腔、肺等部位的病症并没有得到重视。“希望相关专业学科积极交流合作,使得胃食管反流疾病多学科诊疗更加规范化,让更多患者从中受益。”杨杰呼吁道。

(本报记者 赵明艳)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