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不多说上“肝货”,让你远离“肝扰”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3-09-20 浏览次数:
目前,全世界感染乙肝的人数约为2.9亿,每年新发感染人数约150多万,每年死于乙肝引发的肝衰竭、肝硬化、肝癌的患者约82万。全世界约一半的肝癌患者都在中国,最大的原因就是乙肝病毒感染。可以说,乙肝离我们并不遥远,而感染乙肝的危险因素就在我们身边。9月16日是全国乙肝宣传日,在此分享一些关于乙肝防治的“肝货”。
01
什么是乙肝?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其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乙型肝炎是传播最广泛、传播途径复杂的肝炎。人群对乙肝病毒普遍易感,主要通过母婴、性接触和血液等途径传播。一般与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一起共餐、握手、拥抱等不会感染乙肝病毒。
02
乙肝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1.医源性传播: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均可传播,如手术刀、牙钻、内窥镜、腹腔镜等;
2.母婴传播:我国现有HBsAg阳性者基数大,母婴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所致;
3.血液或血制品传播:如接受被HBV污染的血制品等;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目前已明确HBV存在于唾液、汗液等体液中,可能通过密切接触而传播HBV。如使用同一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等,均有可能受到感染;
4.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亦可能传播乙肝。
03
哪些人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1.凡是没有保护性抗体,未被感染的人群,只要符合疫苗接种条件,都应该接种乙肝疫苗。全程需接种3针,按照0、1和6个月的程序。
2.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已纳人我国免疫规划免费接种。
此外,以下高危人群在知情同意自愿的基础上接种乙肝疫苗: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及血液制品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接受输血及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职业易发生外伤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性行为者、有多个性伴者或注射吸毒者等。
04
乙肝是如何发展成肝癌的?
1.我国约有8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都是由乙肝病毒造成。乙肝病毒慢性感染是导致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原因,乙肝病毒携带者在酗酒、劳累、不良情绪的长期影响下,会导致肝脏进一步受损,逐渐发展为肝硬化,最后变成肝癌。
2.绝大多数的乙肝患者通过正确合理用药、积极主动预防是可以长期稳定在“第一”阶段,甚至摘掉乙肝的“帽子”,因此对于慢性乙肝患者来说,定期复查、规范治疗至关重要。
05
如何避免乙肝成肝癌?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要想更好的预防乙肝,接种疫苗是最经济且有效的手段。疫苗能够保证人体内有足够的抗体对抗乙肝病毒,给身体建立起防护网。同时,乙肝患者必须要注重定期体检,通过体检,才能更好的查清体内肝脏和病毒的状态,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以外,还要在生活中养好肝脏,多运动、多吃蔬菜水果、减少脂肪的摄入。
06
意外暴露乙肝病毒后,应采取什么措施?
在意外接触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后,要及时进行伤口处理(即在伤口周围轻轻挤压,排出伤口中的血液,再对伤口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和消毒等),咨询并立即前往专业医疗机构作进一步处理,同时还需检测病毒感染指标,根据结果决定是否需要接种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等。
07
乙肝“大三阳”“小三阳”是什么?
常见组合意义如下:
“大三阳”是指:进行乙肝病毒“两对半”检查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三项均为阳性状态,此时病毒较为活跃,传染性较强。
“小三阳”是指:进行乙肝病毒“两对半”检查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三项均为阳性状态,此时有两种可能:一是患者逐渐好转,预后良好;另一种可能则是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已发生变异,病毒仍在体内,仍具有传染性。
(来源: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