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不是一切了之,近五成的人会复发,而且还容易被肠癌盯上!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3-09-08 浏览次数:

随着肠镜检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被查出有肠息肉。不少人认为肠息肉只要内镜摘除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肠息肉三年内近五成都会复发,而80—90%的肠癌可由它导致

因此,肠息肉不是一切了之,一定要高度重视,否则很容易被肠癌盯上!



科普指导

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驻贵州专家团队


一、什么叫肠息肉?

 1 

肠息肉是肠黏膜局部增生形成的赘生物,分布于结直肠的各个部位,有单发性息肉、多发性息肉和息肉病之分。肠息肉在中老年人群很常见,肠镜检出率可达10-30%。

 2 

肠息肉大多并无症状,有的表现为便血,出血量可大可小,一旦便血一定要做肠镜检查明确病因;多数息肉是因腹泻、便秘等症状就诊查肠镜检查时附带被发现。

 

肠镜是最主要的息肉检出手段,但也容易漏诊,漏检率达到20-30%,采用无痛肠镜、高质量的肠道准备、肠镜检查时仔细退镜仔细观察大于6-8分钟能减少漏检率,一次肠镜检查不代表没有息肉,需要定期复查。

 4 

息肉生长缓慢,但长到一定的时候可能会转变为结肠恶性肿瘤,特别是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是结肠恶性肿瘤的主要前期病变,因此,一旦被检出息肉一定要在肠镜下切除息肉。

二、肠息肉分哪几类?

1. 淋巴性息肉

淋巴性息肉又称为良性淋巴瘤,多见于20~40岁的成人,亦可发生于儿童,男性较女性多见,病灶多位于直肠,尤其是下段直肠。多数为单发,亦可多发,大小不等。淋巴息肉不发生癌变。

2. 炎症性息肉

炎症性息肉又称为假性息肉,是由于肠粘膜长期受慢性炎症刺激引起的息肉样肉芽肿。这种息肉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及肠结核等病的病变肠道中。常为多发性,大多在1cm以下。

3. 增生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见的类型,又称为化生性息肉。息肉多分布于远侧结肠,直径很少超过1厘米,其外形为黏膜表面的一个小滴状凸起,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多发性亦常见。增生性息肉不发生恶变。

4. 幼年性息肉

这种息肉约90%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以男孩为多见。外观为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90%生长于距肛门25厘米的范围内,直径多数小于1厘米,绝大多数有蒂,约25%为多发性。此类息肉一般不发生恶变。

5. 腺瘤(肿瘤)性息肉

结肠腺瘤是结肠的良性上皮肿瘤。根据组织学结构分成三种类型:即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型腺瘤。此类会发生恶变!

三、哪些因素会导致肠癌?


腺瘤性息肉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结肠癌90%是从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有哪些因素容易导致肠癌?

元凶一:吃太好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上升,人们的日常饮食逐渐由粗糙到精细。食谱中普遍存在“三高一低”的问题,即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和低纤维素。饮食中的纤维素少了,肠道蠕动就会随之减慢,代谢毒素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越来越长,加重了肠道的负担,也增加了致癌物与肠道接触的机会,增加患癌风险。

元凶二:抽烟、喝酒的习惯

研究发现,吸烟的人比不吸烟的人,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要高1.27倍;而酒精摄入量大于45克/天的人,大肠癌的患病风险增加1.5倍。

元凶三:久坐不动

活动量越来越少,久坐不动,使肠道、胃部蠕动减弱减慢,代谢废物、有害成分等易在结肠内滞留,刺激肠黏膜。而且久坐还会使腹腔、盆腔、腰骶部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肠道免疫屏障功能下降,结肠癌风险更高。

元凶四:压力大

压力让很多人处于易怒、急躁、焦虑、紧张、忧虑、抑郁等情绪中。而心理压力过大,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也会增加结直肠癌发病风险。

元凶五:拖延误治

一般来说,肠癌的发生需要10~15年的时间。其中,早期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超过90%,转移性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14%!但由于缺乏筛查意识,不少患者发现时已经是晚期。



四、早防早治肠息肉

从腺瘤性息肉发展成大肠癌,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一般来说,从良性息肉到癌变有5-10年的时间,这就为结直肠癌的预防提供了极有利的机会,如果能够在息肉早期阶段就斩草除根,就能有效防止结直肠癌的发生。

1

改变不良习惯

建议多吃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品及新鲜瓜果蔬菜,少吃红肉和加工的肉类,其次戒烟戒酒,增加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

2

中医药防治

肠息肉,一经发现首先肠镜下切除,在息肉切除后要定期复查肠镜,一般1年左右复查1次,若再有息肉应再次切除。同时根据中医“治未病”理念,中医认为肠息肉的成因跟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或者先天禀赋不足、长期内伤劳倦等因素有关,运用中医辨证施治,通过调理脾胃、祛除湿热、温中散寒、理气散瘀,治疗调节患者内环境,改善体质,扶正祛邪,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息肉复发或癌变的几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定期体检

由于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自40岁开始上升,并在50岁起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建议在40岁起就应该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可根据自己的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筛查方案。

平时,如果出现排便规律改变,比如次数频繁或明显减少,便秘腹泻交替,原因不明的贫血、便血、消瘦及腹部肿块等情况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明确诊断。



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驻贵州专家

曹婷婷

      医学博士、副主任中医师。

      擅长: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慢性便秘、脂肪肝及慢性胆胰疾病等多种病证的诊治。


坐诊时间及预约挂号

坐诊时间:

9月5日(周二)上午

9月8日(周五)上午

9月12日(周二)上午


预约方式:

方法一:电话预约挂号

0851-82269999

方法二:扫码预约挂号

医院微信公众号



医院微信小程序


(来源: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申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