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当区:三举措为搬迁居民提供医疗卫生健康保障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3-08-10 浏览次数:

乌当区卫健局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新市民健康新生活”建设工作,切实开展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实为云景尚城集中安置点1057名居民群众提供医疗卫生健康保障。

强化政策落实,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乌当区卫健系统严格落实各项医疗服务保障政策,采取多种形式,持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确保搬迁群众人人知晓政策、人人享受政策,切实减轻了搬迁群众的就医负担。包括云锦尚城安置点在内的77个村卫生室全部纳入医共体,建成了“责任、管理、服务和利益”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了区、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的衔接机制基本形成,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成效明显,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加快提升。安置点共有大病患者12名实行了档案管理,搬迁群众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均保持在75%以上;针对48名高血压患者、12名糖尿病患者、22名重型精神病患者严格实行了定期上门提供免费健康服务。特别针对失能老年人提供“三个一”免费健康服务:开展一次上门健康管理服务,拟定一套个人健康服务方案,建立一个失能老人健康咨询群,尽力维持这类人群的机体功能状态,改善其生活质量。

在区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对搬迁安置点群众住院,严格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出院后“一站式”“一单清”即时结报制度。落实大病专项救治12人;安置点群众就医时还享受了“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报等便利,保障安置点群众患病有医院、看病有医生;出门能看病、小病不出区,切实满足了安置点群众就近、方便看病的需求。

推进健康行动,切实改善安置点群众健康环境。结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等国家、省、市卫生健康工作部署,除在移民新村安置点设置了基础设施条件和设备配置水平相匹配的卫生室外,配备了80种以上常用药品和7种基本医疗设备,配齐了办公电脑、桌椅、通信网络等办公设施设备,切实改善了安置点群众的就医环境。同时,设置了固定规范的“健康教育专栏”,建有“健康小屋”、“健康步道”,配备了残疾人康复、体育健身器材等。区卫健局对属地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机制、基卫项目宣传、健康管理”等方面加强督促指导,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控烟工作和健康知识科普宣传,举办各类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为安置点居民的健康提供了保障。

安置点村医曾令军和签约服务家医还对云锦尚城的残疾人、重精病人及高龄老年人等有特殊情况的人群,提供上门诊疗服务,积极开展各项基公项目等民生实事工作,长期坚持挨家挨户为慢病患者上门监测病情、叮嘱其规律服药,并在长期的健康宣传中让大家逐渐走向更加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他们细心、耐心的服务,让大家感受到医生对待每一位居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全力用心,获得了安置点小区内群众的信赖与认可。移民安置点群众杨开权说:“当初,要从生养我们的地方搬过来,内心没得底。生活在这里这些时间以来,感受到国家、政府没有忘记我们,不是把我们搬出来就算了,还这么关心我们大家的身体健康,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的。”

开展业务培训,切实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进一步提升乡(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近年来,区卫生健康局采取了区医共体总院、乡镇卫生院双向交流和各级业务主管部门线上培训等多种模式,围绕常见病预防救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村医生技能操作进行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促进村级医生练好过硬本领,当好健康守门人。同时区医共体总院积极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等活动,助力村级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努力为农村居民和安置点群众提供优质的健康服务。2019年以来,负责业务指导的洛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风镇卫生院在云景尚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累计开展业务知识培训22期,组织参加上级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培训9期。通过培训,促进了基层医务人员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水平的提高,将使其工作更规范有成效,进一步满足移民搬迁安置点居民群众的卫生健康需求。

(来源:乌当区卫生健康局)


实习编辑:王瑾瑜

啊啊辑:魏小林

啊啊审:毕

啊啊审: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