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近期获多项资质及奖项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3-07-27 浏览次数:
7月15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肺动脉高压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由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牵头成立的“肺血管疾病MDT团队”荣获“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肺动脉高压专科联盟示范中心”(贵州省唯一),标志着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肺高压疾病诊治水平获得了国内专家认可,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肺血管疾病MDT团队自2021年8月成立以来,在医院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汇聚了来自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风湿免疫科、儿科、核医学科、超声中心和医学影像科的专家,多年前就开始重视肺血管病的专病诊疗工作,定期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并于2021年起专门开设了先心病与肺高压专病门诊(每周二下午),累计门诊量已突破2500人次,住院人数突破500人次,在肺动脉高压的综合治疗、靶向治疗及随访评估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已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诊疗救治体系。
新起点,新征程,此次荣获“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肺动脉高压专科联盟示范中心”,是对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肺血管疾病MDT团队工作的肯定,也是对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肺高压疾病诊治水平的认可。下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将深入推进肺高压疾病的医、教、研协同发展,不断提升肺高压诊疗救治水平。
据悉,肺动脉高压是多种疾病或因素所致的肺动脉压力异常升高,除了先天和遗传的少见病因外,还与结构性心脏病、血栓相关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左心系统疾病、肾衰、代谢病、血液病等多种常见疾病有关,甚至某些药物或毒物也可以导致肺动脉高压,多表现为胸闷、气促、活动耐量下降,部分患者因长期缺氧,嘴唇和手指可呈现“蓝紫色”。据估计,全球约1%的人患有肺动脉高压,65岁以上人群甚至高达10%,我国肺动脉高压患者保守估计约有500万。
7月18日,2023健康中国发展大会在京举行。当天下午,全国防控重大慢病创新融合试点项目分会场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沈洪兵,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刘文先,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健,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处长唐永林,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爱国卫生工作办公室处长王璐,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郭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吴静,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健康管理管理研究院主任曾强,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全国防控重大慢病创新融合试点项目管委会秘书长王占山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2023年高质量健康管理区域试点申报入围单位、医院管理者、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部分常委及委员、申报试点项目单位及有关健康管理中心学科带头人等出席,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张松应邀出席并主持专题讨论。
大会宣读首批全国防控重大慢病创新融合试点项目单位名单、全国防控重大慢病创新融合试点项目专家指导组名单、全国防控重大慢病创新融合试点项目专家实施组名单等。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荣获“首批全国防控重大慢病创新融合试点项目单位”授牌,张松荣获“‘健康中国 医者先行’全国防控重大慢病创新融合试点项目开拓者称号”。吴春维受聘担任全国防控重大慢病创新融合试点项目专家委员会实施组专家。
此次大会聚焦健康中国髙质量发展,旨在汇聚中国智慧,凝聚政、产、学、研各界力量,推动《“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落实,进一步凝聚政府及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展示健康中国行动推进成果。“全国防控重大慢病创新融合试点项目”由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担任指导,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联合发起并负责具体实施,旨在通过创新实践重大慢病防控健康管理路径,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重大疾病防控模式,推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与服务,践行“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7月17日,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换届会议在北京召开,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康复教研室主任吴霜教授,当选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作为全国康复界专家学者的学术性组织,始终引领着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前进方向。吴霜教授此次当选常委委员,反映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近年来的发展与进步得到了认可。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为推动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进步奋力前行。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带头人吴霜,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贵州省重点学科康复医学和贵州省临床重点专科康复医学科建设单位负责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骨科与运动康复贵州省分中心培育单位负责人。国家康复医学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贵州省康复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全国委员及康复评定学组副组长,贵州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主任委员,贵州省残疾人康复协会会长,贵州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贵州省卒中学会副会长,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电诊断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康复治疗专委会、标准委员会、重症康复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中国康复医学杂志》《贵州医药》《贵州医科大学学报》编审专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是目前贵州省内康复医学专业唯一的国自然基金获得者;省科技厅重点项目1项及省市级科研课题8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参编康复医学教材16部,副主编3部,参编多部行业指南及专家共识。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国家级科技奖项3项,院校级奖项2项。获优秀康复医师、优秀学会工作者、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7月14日至16日,第七届全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大学生形态学大赛暨第二届虚拟仿真临床实验诊断大赛在江西赣州举行。本次比赛由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医学检验专业校际协作会、全国高等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联盟、南方医科大学、赣南医学院主办,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协办,贵州医科大学医学检验学院4名同学在此次比赛中荣获佳绩,分别获得两项一等奖、两项二等奖。
在医学检验学院和临床检验中心的关心和支持下,临床检验中心第二党支部支部书记刘咏梅带领支部党员王仕伟、李立、申涌、张培生和孙朝琴指导,通过筛选、动员、培训和冲刺四个阶段对学生开展全方位辅导和培训。最终,由吴蓉、杨学群、刘筱和李芏酉四位同学作为代表参加比赛。
比赛中,四位同学冷静思考、沉着应战,与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全国90余所高等医学院校选拔的近200名学生展开激烈角逐。经过预赛和决赛,李芏酉、刘筱同学分别荣获虚拟仿真临床实验诊断大赛一等奖,吴蓉、杨学群同学分别荣获形态学大赛二等奖。
此次比赛凝聚了临床检验中心第二党支部全体党员的智慧和力量,也体现了党建引领医教研高质量发展的成果。通过此次比赛,同学们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加深了对形态学和诊断思路的认识,对未来有了更加清晰的目标,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实习编辑:王瑾瑜
编啊啊辑:魏小林
二啊啊审:毕啊锋
三啊啊审:赵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