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甘毅:扎根乡村7年 坚守帮扶初心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3-06-07 浏览次数:

亚岭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八弓镇西北方,全村总人口有309户、1400人,2014年贫困发生率曾一度达到42.54%。2016年4月,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后勤科副科长甘毅来到亚岭村任第一书记。在至今7年扎根基层的时光里,他既是脱贫攻坚的参与者,更是乡村振兴的践行者。如今,亚岭村在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后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村集体经济由无到有,2017年—2019年,被贵州省卫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筑牢坚强战斗堡垒

初到亚岭村,甘毅除了面临不熟悉村情、工作环境陌生、居住条件较差的问题外,经过一段时间的开会与调研,他还发现亚岭村党组织成员平均年龄54岁,出现了农村干部老龄化、后继乏人的问题。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他深知基层党组织是发展的“牛鼻子”。因为当下的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产业发展,有时还涉及电商、直播等新兴产业,许多年纪大的村干部,连微信、电脑都用不熟练,更不用说网上办事了,注入年轻力量迫在眉睫。

2021年,经过对村“两委”班子结构、能力素质、群众公认度、后备干部资源等进行深入调查摸底,借着组织换届契机,3名熟悉村务、群众认可高的青年入选村“两委”,破解了党组织老龄化难题,夯实了“基层党支部”基础。

同时,他还实施了农村党员干部培养工程,从村民组长、党员骨干、种养大户、科技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复员退伍军人等群体中择优选拔年纪轻、学历高的作为村级后备干部,或者培养成为党员,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目前,全村共有正式党员45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7人,85后党员6人,党员年轻化、素质化趋势渐显。

甘毅(中)带领新轮换的驻村书记严培(右)走访村民


修好致富路  发展“好”产业

初春时节,走进八弓镇亚岭村,一条条水泥硬化路进村入户,主干道路上太阳能路灯整齐划一。然而,7年前,这里完全是另外一副模样。

“第一次进村时村道还是泥路,路途的颠簸和曲折让我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回想初到亚岭村的情景,甘毅说:“既然组织派我来了,就要当好第一书记,为村民干实事。”

上任后的甘毅首先想到的是通往山外的“路”。在单位支持和村支两委共同努力下,总长11.69公里的通村、通组、通户公路于2018年修建完成。

“路已打通,产业发展必须跟上。”在甘毅看来,鼓励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同时,把产业发展起来,村集体经济才能见成效。2017年,他带领村干部决定先从“短平快”产业入手,第一年种植160亩西瓜,产量8万公斤。

西瓜是生产出来了,可销路问题又迫在眉睫。为此,甘毅驾车回单位求助,于是,5万公斤西瓜销往贵州省卫健委和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收入20万元,131户村民每户分红750元。

后来,肉牛养殖、精品水果、食用菌、中药材种植等产业在亚岭村蓬勃发展,2018年全村顺利脱贫。

今年二月初,闲不住的甘毅又忙碌了起来,他正在积极争取600万的蛋鸡项目。

“这个项目预计落地于亚岭村村四、五组安背坡,占地13.835亩,将建2个养殖大棚,一旦项目落地见效,可以覆盖309户1117人,能解决村上20人就业问题。”

然而,一个产业项目的落地不是一件易事,为此,甘毅已经辗转多家部门。同时,因项目占到了村上15户的土地,甘毅不厌其烦地一家一家去协调、去沟通、去争取,力争项目早日落地,从而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惠及更多群众。在他的不懈努力及镇村的支持下,项目现在已经进入第一阶段。

“今年要争取修建好蛋鸡养殖大棚,争取收益第一批鸡蛋;对于村上的油茶产业,要加强管护,争取早点挂果;塘耐那边传统村落较为集中,可以发展康养产业……”甘毅侃侃而谈,思路清晰。

7年来,甘毅到省、州、县协调资金300万余元,发展产业4个,帮助销售农产品12000余元,亚岭村集体经济积累从不足10万元到2022年度村集体经济积累37.86万元,实现跨越式的增长。

驻村期间,甘毅为群众解决就医难题


排忧解难 当百姓贴心人

在有着78户脱贫户和监测户的村子做第一书记,守住防止返贫的底线是第一要务。驻村以来,甘毅常走访、常帮扶,确保监测户不返贫。

“这是孩子本月的500元生活费,还有3000元是你们夫妻俩的医疗费,安心治病,有困难我们想办法。”近日,甘毅和村干部来到重病困难户潘兴木家,对潘兴木安慰道。

2021年,潘兴木与杨政梅夫妻一个患脑梗塞,一个患乳腺癌,家中还有两个就读的学生,高额医疗费加子女上学的学费、生活费,压得潘兴木喘不过气。正当一家陷入困境时,得知情况的甘毅主动向单位紧急报告求援,在多方努力和热心企业的帮助下,潘兴木家渡过了难关。

“我们家现在日子越过越好,十分感谢甘书记对我家的帮助”在谈及甘毅时,潘兴木动情地说。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甘毅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成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暖心人。

但是,与群众距离近了,与家人距离却远了。随着离家时间越来越长,与家人聚少离多,他的妻子开始不理解他的工作。甘毅深知家庭是自己坚实的后盾,因此他想方设法地把工作与家庭平衡好,每逢周末、节假日,他带着妻子、孩子到村上参观或加班,他的妻子和孩子对村上的落后深受触动,也逐渐看到了村上在向好发展,慢慢地,他们开始理解了甘毅工作的意义和他坚守在此的意义,每逢假期都主动与他来到亚岭村。

对于这些年的坚守,甘毅没有给出什么“华丽”的理由,他认为既然党信任他,组织派自己到这里当驻村第一书记,他就要尽心尽力把这份工作做好,不辜负群众和党组织的期待。

3月13日清晨,甘毅又像往常一样,他带着一本笔记本、一支笔,来到了村上的各监测户、脱贫户家中,了解他们面临的新难题……甘毅在乡村振兴路上,迈出了愈发自信、铿锵的步伐,亚岭村的乡村振兴新蓝图,也在缓缓绘就之中。

春日的亚岭村满目绿色,一株株樟子松保持着最自然的生长状态,从最初的四五十公分高长到了现在两米多高,碗口粗,这是2016年甘毅初到亚岭村时种下的,它们陪伴着甘毅在亚岭村生活、工作,见证了亚岭村美丽的蝶变。如今,新一轮驻村干部选派工作已经开始,甘毅手中那支乡村振兴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新任驻村书记、省二医医学影像科副主任医师严培手中,从一名医院后勤科副科长到驻村第一书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甘毅将一个个项目落地见效,将一件件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用真情和实干温暖着亚岭人的心田,新任驻村书记将以他为榜样,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来源: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