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大山深处,问计百姓家中——全国政协委员、浙大二院党委书记王建安赴台江分院开展主题教育领题调研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3-06-02 浏览次数:
2016年,浙大二院主动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安排,以及浙江大学党委号召,与台江县人民医院缔结对口帮扶关系,正式挂牌为“浙大二院台江分院”。
7年来,在中央组织部、浙江省委省政府、浙江大学的坚定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分院院长的接力棒从汪四花传到钟会明再到周文手中,医院党委以“最优政策、最大支持、最深关怀”,精心选派57批次22个学科共100余名专家奔赴台江支援,真帮实帮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谱写了浙二人扎根祖国大地、服务当地百姓的生动篇章。台江分院已成为浙大二院同仁们的“第二故乡”,是青年成长和干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台江精神也是“浙二精神”的重要补充。王建安先后10余次赴黔,台江分院成为他走得次数最多的一家县级医院。
2023年,王建安履新全国政协委员,他围绕牵挂多年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人才梯队建设,先后走访浙江岱山、开化等海岛山区医院,写下了自己的第一个提案。5月27日,正值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他从繁忙的行程中专门预留出一个周六,再次踏上黔东南的这片热土,走进苗疆腹地医疗服务一线,走访调研大山深处百姓的呼声与期盼。
周末清晨8时余,黔东南的空气刚有了夏日的燥热,王建安已辗转从贵阳经由凯里,到达台盘乡卫生院。
台盘乡是台江县下辖乡,地处台江县东南部,车程约30分钟。今年初春,充满乡土味道的“村BA”篮球赛,让这里成为全网“顶流”。乡辖区内共有居民1.75万人,其中常驻居民1.13万,除了乡卫生院,另外还有覆盖7个行政村的14个卫生室。
在副县长周文伦,县政协副主席、县卫健局局长张允强,台江分院原院长钟会明,台江分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世鹏以及台盘乡卫生院院长王平昌的陪同下,王建安先后走访了卫生院的门诊、病房、中医馆、公共卫生中心,详细了解卫生院的诊疗范围及流程、慢病管理路径,以及全科医生培养状况等等,并与卫生院的医护骨干们进行座谈,共同探讨卫生院如何用经济实惠的办法,让百姓生活得更好更久。调研过程中,他还不忘医者本业,现场连线会诊了一名水痘男孩。
“我还想再去村里看看,随机找几户住得远一点的居民,看看他们是怎么就医、怎么自我管理的”,座谈会结束,王建安意犹未尽地对王平昌院长说。
一行人驱车来到来到大山深处的棉花村,一路道路平整,水泥马路一直通到了村子中央,村卫生室就建在这里,四周群山环绕,翠绿欲滴,接近晌午时光非常安静。棉花村拥有居民2000余人,百度上的介绍只有寥寥数字:贵州省台江县台盘乡下辖村;2021年6月,被命名为贵州省第六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王建安一行随机走访了村民王乐福、王赛花(以上均为化名)家。王乐福家靠近村口的山上,走过20来步细细的台阶才到,开门就是巍巍青山,有住在“悬崖”的既视感。老人家已逾古稀,与老伴操持一生,抚养5个子女长大成人,终可颐养天年。王建安坐在老人身边,仔细询问了他的健康情况。王乐福患有高血压多年,一直规律服药,他还拿出贴有“浙大二院”logo的血压计,熟练地给自己测血压,123/75,“非常好!”面对大家的表扬,老人家非常开心。两年前,王乐福因为股骨头坏死,在台江分院接受了股骨头置换手术,主刀者正是台江分院骨科主任王安猷,这也是本土培养的临床专家之一。术后,老人恢复得很好,摆脱了拐杖和轮椅,能自如走动。
王赛花家靠近村子中心,背山而建,三间多房子被收拾得干干净净。面对王建安一行的来访,她显得非常开心,也熟练地拿出了血压计测量,143/96,“下压有点高,高血压刚开始表现都是下压高”,王建安耐心地说,“明后天再换个时间量两次,如果还是高,到卫生室配点药吃”。王赛花连连说好,她还告诉大家,自己管不住嘴,还有减肥的烦恼。
2021年10月,作为心血管病学专家的王建安在台江义诊时发现,百姓血压普遍偏高,且缺乏系统监管。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全县已有8000余人确诊为高血压病。如不规范治疗,这会给百姓个人和政府都带来巨大的负担。而所谓规范治疗,最需要的是几片降压药、一个血压计,规律服用、规律监测。王建安立即协调捐赠8000余台血压计,从浙江运往台江分院,并叮嘱一定要将每一台血压计送到每一户老年高血压患者家中,务必要耐心指导他们动态监测血压和规范控制血压。
回到台江分院简单用过午餐之后,王建安马不停蹄继续走访,边走边仔细听取上任刚满月的周文院长流利地介绍医院。分院草木依旧,又焕新颜,门诊与急诊大厅整洁如新,二期内科大楼即将结顶,空气中充满了“浙二”的气息,这让王建安非常欣慰。
接着,他又与台江分院全体党政班子成员以及浙大二院驻台江分院的帮扶专家们举行了座谈会,详细听取了大家关于进一步深入帮扶的设想与建议,尤其是深入了解常见手术、介入等治疗的开展及服务容量等细节。
王建安说,台江分院新发展需要新理念,一是要为患者做好“兜底”保障,建立县-乡-村健康服务联动体系,做好辖区内17万百姓的健康宣教、慢病管理与大病筛查,做到“早诊早治”“晚诊即治”;二是要培养一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重点聚焦百姓需求高的适宜技术与操作,如心脑血管造影及支架植入、肝脏肿瘤介入治疗、胃肠镜诊治、骨关节置换等等,鼓励青年人大胆学习实践,做到“一招鲜”,大幅提升分院对当地百姓常见疾病的自主服务能力。
座谈期间,王建安还意外地了解到,浙大二院病理科医生段容在帮扶期间,偶遇浙江籍小伙,两人在台江各自努力拼搏事业的同时也收获了爱情,并于几天前正式登记结婚。“这也是重大帮扶成果”,大家开心地说。
久别重逢的双“头”男孩
座谈会后,王建安再次见到了牵挂许久的双“头”男孩亮亮(化名)。
去年5月底,浙大二院与台江分院跨省联动,为罹患颌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的亮亮开展了肿瘤切除手术。(相关链接:跨越山海!两地专家联动救治苗乡双“头”男孩)今年初,他随家人异地搬迁至台江县城的方黎湾小区,距离台江分院5分钟车程。中午从棉花村回来途中,王建安专程来到小区,希望能到男孩家中去看一看他,无奈因故未能碰面。因此,他特地拜托分院同事邀请男孩和家人来医院。
王建安有些心疼地看着眼前这个小男孩,仔细查看了亮亮面部状况,并关心他生活、学习的情况。亮亮是家中长子,下面还有弟弟妹妹,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兄妹仨都由奶奶照看。亮亮看起来比同龄小孩瘦小,有些拘谨。但面对杭州来的“大伯伯”,亮亮缓慢、认真地说,“比原来好多了,舒服多了”“能吃饭、能睡觉”。亮亮的手术恢复比预想得还要好,不细看手术疤痕淡不可察。但由于病程太长,肿瘤已经影响了他的面部骨骼,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的靶向治疗
告别了亮亮,王建安又来到了位于分院住院楼3楼的重症监护室(ICU)。
2021年,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一行赴台江分院考察调研,并捐赠了购置重症监护室仪器设备专项基金1000万元,助力医疗帮扶再深化。浙大二院精心选派基建专家,带上施工团队,经过半年多努力,将“施工图”变成了“实景图”,建成了这个黔东南示范性现代化一流ICU,于2022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
王建安实地察看了ICU的环境布置、空间布局,详细了解了收治的患者情况,并通过远程会诊平台与杭州的ICU同事们联动,他还详细听取了ICU执行主任孟婧充满激情的科室工作汇报。几天前得知王建安书记来访的消息,孟婧与同事们精心准备了汇报幻灯。
ICU共设有床位10张,配备有4间单间隔离病房,含1间负压病房,拥有全省领先的远程eICU平台,并配有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辅助生命支持设备,尤其是在去年底疫情防控转段度峰期间发挥了巨大作用,成功挽救了多名重症患者,包括一名“白肺”患者。无论是从建筑质量、设施设备,还是流程管理,哪怕媲美省级大医院,台江分院ICU也不逊色。
孟婧是浙大二院脑重症医学科青年医学博士,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目前正担任分院ICU执行主任。支援台江期间她争取隔三周回一趟家,4岁的小女儿已经能清楚地倒数每一次妈妈回家的天数。孟婧说,尽管非常想念年幼的孩子们,但她也非常珍惜在台江工作的机会,非常珍惜这个新建的ICU平台,深感有责任、有义务为分院ICU的发展贡献一份智慧和力量。孟婧身上洋溢着一种属于青年人的自信和热情,这种自信和热情,在每一位ICU医护同仁的身上,每一位台江分院同事的身上,也同样清晰可辨,让人对未来充满期待。
傍晚的翁你河边,王建安特地与正在驻守台江分院的全体同事合影留念。岁月不居,青山不语,落日的斜影在河水映衬下被拉得很长、很亮,闪着粼粼波光。
(来源:浙大二院发布)
实习编辑:王瑾瑜
编啊啊辑:魏小林
二啊啊审:毕啊锋
三啊啊审:赵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