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做“深耕者” 争当“排头兵”——记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帮扶队长张镇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3-05-16 浏览次数:
有一种工作叫群众满意,有一种生活叫帮扶下沉。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组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委联合出台相关文件,明确黔东南州人民医院二类帮扶国家乡村重点县锦屏县人民医院。
“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实现当地群众就医期盼,这是我带队来锦屏帮扶的最终目的。”兼具学科开拓精神与县域帮扶情怀的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镇被组织选中,他毫不犹豫地接过此项重担。
10名帮扶专家与青年骨干建立“1+3”师徒关系,根据医院发展需要和“强二甲”目标新增康复医学科等6个临床专科,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建设构建县乡村一体化诊疗格局,开通手机挂号缴费、检查预约等线上服务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在锦屏开展“组团式”帮扶工作一年来,张镇和他的团队用责任和担当,不断搭建群众健康新平台,让优质医疗资源直接惠及当地患者,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带给锦屏群众。
“师带徒”签约合影
帮扶:肩扛使命
继省内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又“组团式”定点帮扶,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和锦屏县人民医院之间关系“亲上加亲”。
2022年6月,张镇带领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团队8名成员正式进驻锦屏,被任命为锦屏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团队成员也分别被任命为副院长、科室主任等职,州级三甲医院成熟医院管理和业务管理经验输出锦屏,“大手”牵“小手”补齐锦屏县人民医院医院管理和学科建设高端人才短板。
团队组成优势突出、专业配套、结构互补,领队张镇更是具有多年三级医院管理实践和经验,“来到基层,本身就是为了接受锻炼。组团式帮扶有明确的目标和检验标准放在这里,行动起来更有奔头。既然接受了任务,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张镇说。
民意可感,民情可触。到锦屏开展“组团式”帮扶,将党的健康政策更多惠及广大群众,这对张镇和他的帮扶团队来说,更是一次再教育和心灵洗礼。
然而,医生缺乏,理论缺乏,制度不完善,学科发展不均衡,锦屏县人民医院综合能力提升从何着手?
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团队入驻锦屏
压力是可以想象的。张镇介绍,“组团式”帮扶的具体目标任务是2025年前,以“强二甲”为目标,实现常见病、多发病在县域内解决,建强“五个中心”,锦屏县人民医院服务能力接近或达到三级医院水平,“这不仅是县医院的能力提升问题,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说干就干。医院综合能力提升从两方面付诸实践,一方面综合考虑锦屏县人民医院现状、县人口规模以及区位条件等因素,从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质量管理、加强专科建设、精细运营管理和重视人才培养等方面推动两地医院同质化管理;另一方面,聚焦锦屏县域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强化、整合多学科联合诊疗体系,引导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县域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重症诊疗能力。
深耕厚植,行胜于言。一年来,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输血”“造血”并进,引进适宜技术31项,开展新项目21项,拓展县域技术43项,新增老年性白内障、地中海贫血等9个重大疾病病种在当地定点救治,锦屏县人民医院急诊急救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让当地群众在医疗健康方面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提高了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融入群众,扎根锦屏,为群众健康办实事、解难题,张镇及其帮扶团队的责任和担当,不断在奉献中闪光。
管理:真抓实干
医院管理涵盖医疗质量、专科建设、人才培养、运营效率等方方面面。把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这是新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和重点。
锦屏县人民医院提升诊疗能力、培养人才队伍、加强医院管理等的改革发展,按时间顺序细化到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流程、每一个节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一位中层干部,从中层干部再落实到每一个职工。作为一院之长,张镇在管理上提出“实、真、细、精”四字要求,并身体力行,将做实、做真、做细、做精的工作理念渗透到医院管理的各个领域和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
——刚来锦屏初期,在调研中发现医院药占比、耗占比偏高,立即采取加强集中带量采购、与供应商二次议价、规范临床医生合理采取等项有效措施,一个月时间使医院药占比、耗占比从上半年的平均28.7%、30%降到7月份的21%、20%,医院药品和耗材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国家集采惠民政策落实落地,转化成医院发展红利,转化为老百姓的获得感,老百姓“看病贵”负担切实减轻。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因时因势调整防控重心,连夜召开党委会研究药品、设备采购及病床病房扩容工作,整合医院资源紧急扩容重症病床从14张到40张、扩容普通床位200张强化“保健康、防重症”,“分片包保”抽调47名医护骨干分成7个诊疗服务小分队走乡入村日夜巡诊指导全县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早转诊”工作。
——在推进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和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建设中,院班子成员每人牵头负责一块工作,工作进度“一周一调度”,阶段小结“一月一自查”,各项工作目标和措施均有检查考核、分析反馈、问题整改,在落实上坚决不搞“假把式”。
“实、真、细、精”落实在医院管理上,体现在医疗业务中。在“实”和“真”上打牢基础,在“细”和“精”上靶向发力,医院各项工作做到了“管理决策有痕迹、沟通协作聚合力、贯彻执行接地气”,营造了“上下一心、各司其职、群策群力”的良好管理氛围。
真抓实干提升了锦屏县人民医院的综合能力。目前医院一、二级学科设置比例分别为90%、92.3%,超过国家及省级要求;继骨科和重症医学科获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后,神经外科获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立项,现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正在建设中;推进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建设,建强了县域综合性疑难危重急诊救治体系,带动了基层卫生院的能力提升。
一边当院领导,一边当临床医生,“双肩挑”的张镇躬行亲历,从未忘记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始终牢记自己作为一名医生的使命。
医院:提标扩能
乡村振兴,健康为基。进入新发展阶段,已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锦屏县,被列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进一步增强乡村振兴健康支撑能力。
一年来,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工作,建立稳定、系统、科学的帮扶机制,以提升诊疗能力、培养人才队伍、加强医院管理为重点,通过建强专科、培养人才、提升管理具体措施,在找短板、补短板过程中不断加强“造血”,持续推动技术下沉、人才下沉、管理下沉,着力推动锦屏县人民医院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实现了医院提标扩能。
——提升了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帮扶专家们带土移植,通过“1+3”师带徒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学科资源转化为临床资源;新增康复医学科等6个临床专科,医院专科能力建设盘活存量、发展增量,焕发出积极向上的活力与向前奋进的动力;以人才为抓手,以学科为牵引,建强二甲医疗体系,实现三、四级手术及微创手术占比由36.42%提高到42.95%,凸显了县人民医院的县域医疗龙头作用。
——完善了医院制度管理体系。落实政府办医,强化政府对公立医院的领导、保障、管理、监督责任,健全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更大程度释放医院发展活力;加强内部管理,修订完善《党委书记和院长定期沟通制度》等20余项制度,探索总药师制度健全医院药品耗材二级库房管理,完善以公益性为导向、以健康产出和服务质量为主的医院内部绩效考核体系,系列措施推进了医院管理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
——解决了群众看病就医难题。优化创新服务模式,推进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把传统就医模式从线下服务延伸到线上,实现患者群众用手机进行挂号缴费、医技检查预约等的自助就医,解决群众看病就医“三长一短”问题;围绕锦屏农村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等,把州人民医院医疗资源与县人民医院相融合,建立全县15个乡镇分片包区定期慢病防控巡诊下沉机制,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为基层医生赋能,让慢病患者受益。
“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县医院是县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和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纽带,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准确辨识当地面临的突出矛盾,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相机抉择,开准药方,推动县人民医院综合能力持续提升,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更多地向锦屏下沉,不断满足县域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坚持内涵建设、弥补短板,充分发挥帮扶人才的“传帮带” 作用,不断增强“造血”功能,提升医院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合力,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锦屏县人民医院工作,新故事在续写。
笃定前行绽芳华,砥砺深耕践致远。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锦屏县人民医院工作开展以来,队长张镇和他的团队专家们以生命之托为责任,围绕当地群众“就近看好病”和增进健康的新需求,倾力作为,舍小家为大家,用心、用情、用力在锦屏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上挥洒汗水、真诚付出,用行动诠释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锦屏杉乡大地的无私贡献。
(来源:锦屏县人民医院 吴水平)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申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