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机制 强体系 破新局”——凤冈县推动医防融合筑牢民生之基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3-05-07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推进全县医疗机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深度融合,优化慢性疾病的基层诊疗和健康管理流程,做实家庭医生网格化签约服务,建立基层医防融合服务模式,凤冈县卫生健康局采取“建机制、强体系、破新局”立体式助推医防融合发展模式,努力实现预防保健、疾病诊疗和健康管理的有效融合并初显成效。

完善医防融合工作机制

在县公立医院管委统筹领导下,凤冈县建立完善医防融合机制,拟定全县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推广复制“三明”医改经验,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医改综合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以医院院长为组长医防融合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县、乡、村三级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落实分片网格化包保责任制,建立“防、治、管、养”一体化的医防融合服务体系。并拟定下发《凤冈县家庭医生网格化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通知,以提高全县人均预期寿命为目的,深入推进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内涵,转变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模式。目前全县共组建93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划定公共卫生网格化服务包保区域87个。共有医务工作者共3364人, 高级职称140人,中级职称457人。建立签约服务协议55166户、履行签约服务177816人,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网格化管理筛查出慢病患者32553人,纳入公共卫生慢病管理32553人并季度完成家庭医生随访服务工作。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夯实,慢性病综合管理成效不断显现,2022年全县人均预期寿命达77.6岁 。

加强医防融合体系建设

凤冈全县初步形成1+2+5+9+N的紧密型医共体服务架构,充分巩固了医防融合服务体系建设,开通“远程会诊”提供便捷高效的医防融合服务模式,实现了县域内医疗资源共享、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达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慢病分诊、上下联动、医防结合”的目的,由医共体总院牵头,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共同参与,镇街卫生院负责组织实施,促进全县的公共卫生管理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深度融合。同时,整合资源结合大健康产业,打造多元化医防融合服务形式,实现社会性医防融合服务、养老性医防融合服务、医疗机构养老性医防融合服务。实现医防“五个融合”,居民健康服务保障体系注入了新的医防融合模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加强了全科诊疗能力的建设建立完善医防融合管理体系和医防融合服务体系;实现了公卫生与临床服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融合;现代化的医防融合考核机制不断建立。1+2+5+9+N的紧密型医共体服务模式不断体现。 

创新医防融合服务形式

通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开展基层优质医疗服务,打造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凤冈县率先在全省推行乡级分院建设,目前全县打造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3个、建成乡级分院建设10个、建立老年健康管理中心14个、公立医院老年病科2个、16个县乡慢病服务门诊及57个慢病定点随访门诊。 2023年第一季度全县门诊人次300636人次、住院人次23556人次、临床业务收入10690万元,同期增幅分别为5 % 、3 % 、2 %,落实基层“双向转诊服务”下转上4000余人次、上转下500余人次。实施公共卫生网格化医防融合管理,签约脱贫户人口11036户41363人,签约率100%。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98.64%、电子建档率98.64%、档案动态使用率38.43%,老年人健康管理率22.47%。辖区内“四类慢病”管理高血压患者35390人、规范管理率96.75%,2型糖尿病患者5681人、规范管理率92.78%,结核病342人、管理率96.78%,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系统在册1559人,管理率96.6%、面访率89.8%、服药率92.88%。

创新“养+医”一站式服务模式。凤冈县将6家敬老院打造成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在敬老院设置便民诊室,配置了常规诊疗设备体重秤、血压器、健康检测仪、膳食宝塔及普通慢病常见病药品,提供了健康保健、基本医疗、中医理疗、合理膳食、健康宣教等服务,目前签订医养结合服务协议6份,服务院民300余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300余份。创新“医+养”服务模式。打造医养结合试点医疗机构服务单位3个,通过中医理疗护理老人患者280余人次。创新“智+养”服务模式。针对医养服务最后一公里,依托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打造医共体信息平台,促进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探索智慧健康养老,构建起“网上点单、上门服务”医养结合新模式。目前,打造公办民用养老服务机构1个,招商引资项目打造医养结合服务机构一家,目前正在筹备建设中。


(来源:凤冈县卫生健康局)


实习编辑:王瑾瑜

啊啊辑:魏小林

啊啊审:毕

啊啊审: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