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水县:抓服务树品牌深化生育关怀 全面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3-04-21 浏览次数:

“妈妈再见!”4月3日早上8时,2岁多的小小在习水县亲亲宝贝托幼中心门前高兴地和妈妈张女士道别。

家门口开的托幼中心让家住习水县红都世纪城的张女士家解决了一个大问题。“我和爱人都要上班,今年有了亲亲宝贝托幼中心,我们家终于有充足的时间来接孩子了,真的非常感谢!”

这是习水县加快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有力佐证之一。

近年来,习水县卫生健康局以改革“破题”,紧紧围绕六大重点任务,在计生特殊家庭和优生优育“一老一小”服务以及家庭健康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创新探索,取得积极成效。

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

习水县聚焦“一老一小”民生需求,逐步构建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一老一小”幸福感。

习水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分别设立老年医学科,各级医疗机构开设老年人就医、就诊“绿色通道”,切实保障“老有所医”。同时,该县以医养结合提质增效为目标,一方面深入推进以居家和社区为重点的医养结合服务,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创建优质医养结合示范县和优质医养结合机构4家,2022年,习水县杉王街道虹顶社区获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

一系列动作让老年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切实保障“老有所养”。

“一老”“一小”系民心。

“在满足片区适龄幼儿入园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安排园所场地、适当改造现有园所结构、合并班级和调配师资等举措,增设托班,为周边社区提供全日托、半日托等托育服务。”习水县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公办和民办幼儿园通过改建、扩建等方式,增加普惠性托育资源供给。有效扩大了幼儿园的服务范围,提升了园所的场地使用效率。

目前,全县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2.92个。

创新线上线下宣传品牌

家住习水县土城镇黄金湾村的陈先生次子于近日结婚。婚礼当天陈先生最高兴的是没有“婚闹”:“要不是政府倡导抵制‘婚闹’的恶习,我今天又要被他们‘闹公公’喽!”

近年以来,习水县积极探索创新形式,打造“文明迎亲”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全程参与婚礼,从新娘娘家一直迎到婆家,为办婚礼的群众服务,对讲排场、争面子、低俗婚闹等陈规陋习进行有效监管,让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光大,让文明新风吹遍千家万户。

该县还充分运用网络宣传服务平台,开发“健康知识进万家居民端”平台,组织全县健康工作网格员500人注册为平台宣传员,绑定居民数达15.2万余人,通过平台推送健康素养知识18期,转发分享4800余人次,阅览量达100000余人次,大大提升了健康素养知识的传播能力,为健康素养知识宣传全覆盖打牢基础。

同时,在电视台、报刊、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老传播媒体平台全方位多层次向广大居民科普健康知识。在街道宣传栏、户外巨屏LED、单位宣传栏等张贴、播出健康科普海报、视频,营造浓厚的健康文化氛围。利用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组织多部门联合开展现场健康义诊、宣传,面对面向群众科普健康知识,手把手教会群众健康行为,“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思想深入人心。

深化生育关怀共建幸福家庭

“新技术的开展,已为全县30余个家庭解决不孕不育难题,成功完成3例试管婴儿。”习水县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张娅说。

习水县妇幼保健院主动作为,与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达成生殖专科联盟,全面开展不孕不育相关诊疗技术,助力破解不孕难题。同时,还依托县妇幼保健院建成了县优生优育服务中心,将“中心”的平台优势与妇幼保健院的专业优势相结合,积极发挥指导引领作用,为全县妇女儿童健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医疗保健服务。目前,指导中心专家到机关单位以及各乡镇(街道)巡回开展优生优育讲座14场,受益30000余人次,接诊咨询1000余人。

此外,习水县还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载体深化生育关怀。充分利用“幸福家庭·生育关怀·出生缺陷救治基金”,以市计生协打造的“博爱名城·圆梦大学”等系列生育关怀品牌为载体,累计投入生育关怀资金338万余元,对全县的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进行救助。

(本报通讯员 何进)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