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多学科联合巧取2岁孩子气道异物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3-04-17 浏览次数:

近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接诊了一名2岁5月龄的患儿。患儿近一月来反复咳嗽,病情逐渐加重,出现气促喘息,家属立即送到当地医院就诊,经胸部CT检查,患儿“右主支气管高密度影”。考虑到孩子的病情,便急转来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治疗。

通过检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医护人员发现患儿胸部CT里这个奇形怪状的“高密度影”长度大约2.5厘米,宽度大约0.5厘米,还带有折角,几乎占满了孩子的整个右主和右中间支气管。

“异物到底是骨头、玩具、还是发夹?”面对医生的询问,孩子奶奶也是一头雾水,始终问不出异物的性质。

由于孩子的气道较成人明显狭小,2岁孩子的气管直径甚至不到8毫米,而过于“庞大”的异物几乎堵住了孩子的整个右肺通气生命通道。

“患儿身体里的异物呈长条状,两端又抵在支气管壁上,如果尖端锐利,很可能随着孩子呼吸运动或哭吵而使尖端刺穿支气管壁,发生气胸、纵膈气肿等情况,如果尖端刺穿肺部血管,后果更是不堪设想。”面对患儿的病情,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医护人员很是担忧,大家一致认为,“必须尽快手术,取出异物,最大程度保护孩子的安全。”

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派驻专家的指导下,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的小儿外科胸腔镜、小儿呼吸内科支气管镜、耳鼻喉科以及麻醉科组织紧急联合会诊,制定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在多学科的支持和配合下,一场气道内的“排险之旅”紧张上演。

“由于孩子的气管支气管管腔远远小于成人,需要选择外径4.0毫米软式支气管镜,而留给抓取异物的器械操作管腔只剩下2.0毫米,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操作需要十分精准且细心,否则很可能会划伤孩子气道引起出血或气胸。”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小儿呼吸科主任医师袁姝华说。

面对这样的情况,气道异物的团队也有丰富的经验。在麻醉的支持下,袁姝华使用异物钳小心轻柔地在孩子气管内不断调整角度和位置,终于在十余分钟后使金属丝大致平行于气管,顺利安全地将异物——一根长度2.5厘米的发光二极管整体从孩子的气道取出,此时,所有医护人员都松了一口气。

(本报记者 赵明艳)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