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县推进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促中西医融合发展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3-04-11 浏览次数:

麻江县地处贵州省中部,清水江上游,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大门,曾是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国土面积960平方公里,辖4镇1乡2个街道,63个行政村,总人口17.66万人,以苗族、瑶族、畲族、仫佬族、布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80.6%。享有“中国红蒜之乡”“中国锌硒米之乡”等美誉,是中国蓝莓产业科技创新十强县、中国南方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县,全国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乌卡坪获批全省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基地,蓝梦谷获批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全县共有医疗机构86个,其中县级综合医院1个,乡(镇)卫生院6个,村卫生室72个,社会办医疗机构7个。全县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58人、注册护士3.5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7.97人,每千人口拥有床位8.74张。

近年来,麻江县坚持“县级公立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级卫生室为基础”原则,按照“大帮小,强带弱”的改革思路,积极打造资源共享、上下联动、服务连续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中西医融合发展。

2019年,麻江县作为全国567个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之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采用“1+4+N”模式,组建以麻江县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县妇幼保健院和3个中心乡镇卫生院为分院,3个一般乡卫生院和72个村卫生室为成员单位的医共体。统筹全县医疗资源,为推动中西医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医共体建设,促进中西医融合发展“转得好”

医共体建设使全县的机构管理和业务管理一盘棋,用活用人机制,医共体分院院长由总院提名,调配总院科室主任或技术骨干到分院任副院长。医共体内人员由医共体总院统一管理,实行人员统一招录、培养、调配使用,人员双向流动不受限制,按照“强基层”的原则由总院自主安排。完善县域医共体内人员流动管理办法,按照“动人不动编”的原则,经县卫生健康局党组审批后,允许医共体总院在医共体内部调剂人员。同时,县委政府在医共体内增加280个编制备案制名额,由医共体总院进行调配。为最大限度发挥医共体的聚合效应,在全面做到分院法人资格、单位性质、政府投入、功能定位、职责任务、优惠政策“六不变”的前提下,切实做到了用人更加灵活、资金更易监管、药品价格更加惠民、基层医疗服务全面提升、群众就医更加优质高效。通过实施远程医疗进科室,慢性病药品向基层医疗机构延伸等政策,让广大基层群众在分院享受总院的医疗资源,推进医共体总院新技术、新项目向各分院推广。推进“智慧医共体”建设,提高医共体内医疗机构收治能力,降低病人外转率,借助远程医疗平台,实现了远程技术讲座、远程现场示教、远程病例讨论、疑难复杂病例远程医疗会诊,真正使“下级检查、上级诊断”变成了现实。

医共体建设,促进中西医融合发展“融合好”

第一,在医共体内建立“共同管理、分级指导、协同服务、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工作机制,实现医共体内公共卫生和临床医疗“体系融”。第二,建立鼓励临床医务人员参与公共卫生工作的制度,实施临床医师加入家庭医生团队,实现医共体内公共卫生和基本临床医疗“队伍融”。第三,实施慢性病分级管理,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进行分级,对依从性较好的由乡村医生进行管理,对依从性较差的由乡镇卫生院进行管理,对经乡镇卫生院管理后控制效果不理想的由医共体总院进行管理,促进分级诊疗落实,实现医共体内公共卫生和基本临床医疗“业务融”。第四,推动形成“疾病预防+精准治疗+健康促进”三位一体的医防融合服务模式,推进医共体各成员单位间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实现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同步共享、业务协同联动,促进临床诊疗和公共卫生数据的整合利用,实现医共体内公共卫生和临床医疗“信息融”。

医共体建设,促进中西医融合发展“成效好”

打造“医共体+康养”新模式。第一,借助医共体资源,由医共体总院牵头,在乌羊麻康养基地建立“医疗+康养”中心,实施医、康、养一体化运营,整合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资源和项目,开发退役军人“医康养一体”服务。同时,结合民政、残联等部门资源和项目,在医共体总院及各分院设置康复病房,以医疗为主、康复为辅,为县内有需求的一般群体提供医疗、照护、康复等服务。2022年,麻江县获得中医药融合发展项目1个,结合麻江县本土中药种类以及宣威镇药谷江村的旅游康养优势,在宣威镇菊花园建设县城地道药材示范园,借助菊花园游客流动,带动地道中药材宣传推广。第二,借助乌羊麻康养基地,依托医共体资源,打造康养医疗康养中心,通过药浴、运动浴和机械浴,膳食干预、运动干预等,进行心脑血管、糖尿病及肿瘤疾病等老年慢性病系统干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疾病复发率。针对糖尿病、脂肪肝、肥胖症等多种代谢性疾病打造个体化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全面提升慢病管理的专业性和有效性。第三,进一步促进医共体总院在全县医疗机构中的龙头作用的发挥,发挥医共体统筹作用,整合医疗资源,扩大技术辐射,深入拓展分级诊疗模式,实现与基层医疗机构资源共享,协作联动。依托医共体总院“三大中心”(即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建设,改革“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诊疗思维和模式,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医疗行为,优化服务流程,进一步提升内涵,带动创建县域“高血压诊疗中心”,全面推广新技术、新项目。同时,整合医共体总院和妇幼保健院资源,促进保健与临床的有机结合,以品牌专科建设为突破口,提升全县妇幼保健水平。第四,将医共体部分科室和三、四级手术整合到城关分院,真正意义上实现总院“转得下”,分院“接得住”,促进分级秩序的形成。

目前,全县86个医疗机构中,县人民医院,6个乡镇卫生院、53个村卫生室和2家民营医院均能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覆盖率达100%,村卫生室覆盖率达84.12%以上,均能够开展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提供6项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治疗,如针灸、火罐、刮莎、、推拿、中药等常规诊疗,使县内群众能享受到价廉的适宜技术,群众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全县6家乡镇卫生院有省级示范中医馆2家、省级优质中医馆2家,2023年1月宣威镇中心卫生院示范中医馆创建成功通过州级验收,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来源:麻江县卫健局)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