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人民医院:“援黔专家”倾情帮扶,医疗技术全面提升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3-01-21 浏览次数:
王辰院士等援黔专家赴台江县开展“中国医师节”义诊活动
作为援黔专家,王辰院士的足迹遍及贵州大地,他曾前往铜仁市人民医院对口帮扶,指导住培基地建设;也到过贵阳寻常百姓家手把手教授呼吸慢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曾率领团队全力帮扶习水县人民医院进行医教研管理全方位建设,还对口帮扶仁怀市人民医院……
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戴琼海院士,2018年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设立了他的院士工作站,通过医工合作,推进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研究成果临床转化应用。戴琼海院士及其团队大力支持省医的建设和发展,为进一步推动多方位的深度合作,把人工智能技术充分应用于智慧医院建设、把实验室研发的医疗设备转化应用于临床,打造合作共赢的新标杆……
2022年,“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品牌效应持续发挥,王辰院士、侯凡凡院士、戴琼海院士、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钟惟德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永达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付平教授等专家为贵州省人民医院累计培养博士8名、硕士6名;夏术阶教授和省医合作,联合培养博士后1名;接受受援医院人员培训进修5人次。在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协助等方面给予了省医帮扶与支持。
戴琼海院士工作站设立在贵州省人民医院
科研协作成果丰富
2022年3月8日,戴琼海院士团队负责转化应用的邵航老师一行3人来到省医推广4k3D数字化显微设备在精细化外科的应用。邵航是戴院士实验室长期致力于视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的专家,现任浙江未来技术研究院院长。浙江未来技术研究院是依托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实施成果转化研发的研究院。
据介绍,传统光学显微镜学习周期过长、无法协同复杂及远程手术,术区组织形变导致无法实时精准测量,很大程度上依赖经验,无法兼容先进成像技术。相比之下,4k3D显微屏前系统则优势显著。展望未来,邵航老师表示精细化外科手术智能化体系将贯穿术前AI辅助诊断、术前手术规划、术中精细化治疗、术后评估、康复AI管理的各个环节,极大提高诊疗效果,解决患者病痛。
“依托院士工作站,加强医工合作,有利于推进研究成果临床转化应用,特别是在医学影像人工智能方面有较大的转化应用价值。”贵州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王荣品向记者介绍,2020年至2022年,医院影像科与戴琼海院士团队先后进行了近20次视频会议,主要探讨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影像组学、病理组学、影像联合病理组学建模、新冠肺炎人工智能等相关合作课题。合作研究成果已在cell旗下《Patterns》发表论著2篇,合作申请专利2项。
此外,省医肾内科团队与侯凡凡院士团队合作研究,发表SCI论文一篇,影响因子4.452。余学清教授指导省医肾内科开展《中国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生活质量比较的(China Q)真实世界研究》,基于前期GCP临床研究项目,与赵明辉教授合作开展《全国慢性肾脏病队列研究》,以观察不同透析方式对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预后影响,学科带头人查艳教授受邀成为专家顾问团成员参加中国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专家共识的撰写工作。
在刘永达教授的指导下,省医泌尿外科首次建立输尿管结石梗阻的模型,并通过实验证实在结石发生的早期阶段,输尿管可通过增加输尿管中PGE2的含量及 EP受体的表达,从而使输尿管舒张,成为结石排出的有利因素。在与刘永达教授的合作中,省医申报的项目“上尿路结石防治体系创新构建与推广应用”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泌尿外科团队在海军军医大学侯建国、杨印辉、余永伟三位教授的指导下,立足临床,基于分子对接技术,开发膜蛋白相关靶向药物,有望开发出具有抗膀胱癌和前列腺癌活性的靶向药物。钟惟德教授指导泌尿外科前列腺癌单细胞测序联合空间转录组测序研究,课题组有望在转录、细胞微环境、肿瘤代谢、胞间通讯等各个维度揭示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机制。
学科建设提升医疗服务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公学院与贵州省人民医院签约
2022年8月18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公学院与贵州省人民医院签订《合作共建群医学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备忘录》。从2019年群医学在贵州落地,到2020年群医学在贵州探索应用,再到在贵州建立群医学实践基地;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院士曾期许的“群医学”在贵州“开花结果”已然成为现实。
在南方医院侯凡凡院士及团队的指导与帮扶下,贵州省人民医院肾内科成为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子中心,同时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据悉,王辰院士团队不仅在贵州省威宁自治县板底乡开展结核病筛查工作,完成集中筛查4834人,其中118人结果异常。
还在贵州开展基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早期筛查干预项目及PCCM标准化睡眠医学中心建设项目,探索OSA数字化管理新模式,实现基于互联网医疗平台对OSA患者进行规范化诊疗及的长期外随访。
省将军山医院2名新冠感染病人在钟鸣主任的远程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在第五届贵州省“黔山秀水”泌尿高峰论坛的“手术开放周”交流学习活动中,刘永达教授亲自进行手术教学指导,培养出了一批熟练掌握输尿管软镜和经皮肾碎石取石术的泌尿外科医师,为造福更多的泌尿系结石患者提供了技术和人才储备,有效地推动了国内上尿路结石微创精准防治的发展和进步。
戴琼海院士团队在省医作“4k3D数字化显微设备在精细化外科的应用”专题讲座
学术交流走实走深
2022年2月21日,贵州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刘震、科研处副处长刘琳、医学影像科主任王荣品赴北京与戴琼海院士进行了座谈,就4k3D技术在手术导航中的转化应用以及人工智能软件临床验证等合作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戴院士表示将清华大学先进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以及扫描光场显微镜仪器向省医转移、转化,助力省医医疗和科研发展。
此外,2022年10月24日至29日,戴琼海院士领衔的杭州涿溪脑与智能能研究所·瀚依科技团队到省医医学影像科院士工作站交流指导。交流指导采用线上讨论、线下实操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达到相关防疫要求后,院士工作站团队于2022年10月27日到省医影像科进行现场交流,何宇巍工程师展示其团队开发的人工智能产品包括颅内出血、颅骨骨折、脑梗塞智能检测,以及肺结节的精准识别及良恶性评估软件。以及目前正在研发的头颈血管辅助诊断、半暗带智能辅助诊断、肋骨辅助诊断及肺部血管辅助诊断等项目情况。
通过戴琼海院士工作站团队莅临交流,双方进一步拟定了科研发展的新思路,并成立相关课题小组,互相交流想法,实现资源共享,力求共同推动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的临床科研及转化应用,力争使病人从研究中真正获得益处,使省医学科水平建设更上一层楼。
下一步,省医将继续加强与戴琼海院士团队的交流合作,继续完善脑动脉瘤人工智能软件研发,对动脉瘤AI模型进行不断改进并对模型进行临床应用检验。在前期视频交流的基础上,省医影像科已派科室在读博士到清华大学进行联合培养,也请院士专家团队的研究生到医院影像科进行医工结合科研,加强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的深度合作研究,提高科研产出,为贵州省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研究所的建立抢抓机遇,夯实基础。
(稿件来源:贵州省人民医院宣传部、天眼新闻)
实习编辑:王瑾瑜
编啊啊辑:魏小林
二啊啊审:毕啊锋
三啊啊审:杜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