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全新改建重症病房 全力解决群众就医需求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3-01-18 浏览次数:

当前,疫情防控重心已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在患者日渐增多、医务人员锐减的情况下,罗甸县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罗甸分院统筹做好患者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全天候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

“快快快,这里有位老人是一名脑梗患者,已出现四肢无力、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情危急,请做好准备紧急救治……”一日深夜,一个急促的电话铃声在罗甸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突然响起,医院立即开通绿色紧急通道,急诊科做好一切准备,10分钟左右,120急救车停靠在了医院急诊门口,医生已经在此等候。

等待就诊的患者

“患者是一名68岁的老人,也是一名新冠病毒感染阳性患者,通过120迅速出诊,15分钟就把患者接到急诊科。通过120、急诊科、神经科、影像科、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联合救治,CT显示有脑出血,必须为患者紧急实施手术救治……”罗甸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行智说,时间就是生命,一刻都不能耽误,在各学科医护人员的配合下,老人得以顺利进行手术治疗。

目前,老人情况稳定,正在医院接受康复治疗。

“类似这样的紧急救治,每天都在上演,医护人员每天都在争分夺秒为抢救急危重症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有效提高了急诊病人抢救成功率。”急诊科是一家医院的窗口,也是诊治各种危急重症患者的前沿阵地。王行智说,自12月中旬以来,随着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数增多,罗甸县人民医院每天接诊的病人不断增加,医院就诊量呈喷井式增长,各岗位医护人员因社会面感染出现不同程度减员。

罗甸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每天

接诊的病人不断增加

在岗人员中,不少医护人员也出现了嗓子疼痛、关节疼痛、低烧等症状,但他们仍然克服身体的疼痛坚守岗位,积极做好患者的诊治工作。

“现在每天接诊患者的数量在170-180人次,多的时候甚至达到了200余人次。”王行智说,“不能耽误患者治疗”这是所有医护的坚定信念,也是他们付诸行动的动力。

“只要病人需要,我们一定会坚守岗位。目前,全院一切诊疗程序运转顺利。”

为加强急诊患者的疏导,全面强化就诊举措,优化发热门诊、急诊科等就诊流程,让群众及时得到诊疗,该院实行病房收治统一调配的原则,及时优化院内救治流程,所有病区病房均可收治新冠感染患者,全力保障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针对重症患者,积极调配可转换重症病房,除了综合重症病房,还启用呼吸科、急诊科、心内科,全力保障重症患者救治。

“为应对骤然增多的感染患者,上周,在原有重症病房的基础上,医院还全新打造改建了新的集中重症病房,增设8张重症床位,并第一时间组建院内重症救治梯队医护人员20余名,线上+线下进行重症救治理论知识培训,提升重症救治能力,随时待命,支援RICU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等,分配到需要的岗位进行跟班,集全院之力共渡当前难关。”罗甸县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王丙然介绍,在物资保障供应方面,物资保障部门想千方设百计配齐设施设备,尤其是重症患者治疗设施,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高流量吸氧设备等,实行全院统一调配、采取紧急采购等形式,用足用活现有资源,补齐紧缺资源。

医院实施脑血管造影及支架植入术

面对药品紧缺现状,药剂科多渠道联系、多方面协调,及时追踪药品到货进度,确保药品及时补齐,如提前备足中药饮片,积极推出新冠预防方,以及配合中医治疗方法,全力以赴保障患者有序用药。

不仅如此,为方便少数民族群众看病就医,针对罗甸县多以布依族聚居的特点,罗甸县人民医院在各诊区推行“双语”服务。

在重点科室,配备穿着少数民族服饰的工作人员,为老年人群体提供布依族语和汉语服务,让少数民族群众真切体验到方便、有效的沟通。


各诊区推行“双语”服务

根据少数民族患者语言不通的实际需要,该院在全院科室组建了布依族医务人员服务队,队员手臂上佩戴有“我会说布依话”服务标识,对医院环境不熟、诊疗流程不明、语言不通的布依族群众,随时提供帮助,为患者就诊节约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

患者救治,日夜鏖战。医护人员的身影,仍继续忙碌在各门急诊区,疾行在科室病房,穿梭在各病区抢救、会诊、巡诊中……

(稿件来源:罗甸县卫生健康局)

编  辑:马 婷

二  审:毕 锋

三  审:申 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