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二医(金阳医院):在外读博医务人员随时听候召唤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3-01-16 浏览次数:
“印象中,上一次高烧不退还是被爸爸妈妈宠着喝药的时候,现在却只能自己照顾自己……值大夜时我浑身滚烫喘不上来气,但周围的兄弟姐妹全都是带症上班,我知道,没有什么是能打倒我们的......”贵阳市二医(金阳医院)很多医生发了类似这样的朋友圈,是的,大家都已经很疲惫了......
焦虑的患者等在抢救室门前,广播里喊着“某某患者的家属请速到抢救室门口等待”;有患者家属拿着挂号单,焦急地穿过等待医生看结果的复诊队伍;坐在急诊的导诊台前,医生边问诊边忍不住地咳嗽,但因为戴着面屏和N95口罩,好几个小时都喝不上一口水......
整个急诊的正常工作节奏早已经被完全打乱,最大的困难是不断有医务人员倒下,而患者却不断地涌入,眼下的抢救室,工作量至少比平时增加了不知多少倍,在岗的医护人员几乎都是“轻症和重症的阳性患者”。
一个班次6小时左右,最多的时候需要处理四五十位病情紧急的患者,导致普通患者等待时间延长很多。眼看着急诊、抢救室、发热门诊诊间被挤满,医院第一时间整合资源和力量,将甲乳外科病房紧急改造成急诊重症二区、心胸外科改造成重症医学科二区、甚至把临床技能中心整层改造成呼吸科二区,集结在外进修人员、各行政后勤科室有临床经验的医生,全部主动看起了内科病。
“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要全力保障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重症患者的后续诊疗。医护带病上岗,仍须尽力保证绿色通道的重症患者应收尽收,同时还要加强防护,尽力保证阴性患者不被感染。这种累法我都不知道怎么用语言表达......”余姗姗说。82年出生的余姗姗刚刚开始读博士后,在第一波新冠感染的大规模冲击下,她主动请缨回医院帮忙,她说:“读书可以重来,‘回家’抗疫不能缺席,我的家人们现在需要我,我一定要回来!”。当然,咬牙坚持的,不止这一个在读博士,其余二十多个博士也和她一样。
“额......其实我不是很懂内科,我是中医科的,我在外读博,听到医院的情况,我还是想尽一份力量来帮助大家。现在这个呼吸内科二区的所有人其实都和我一样,都是来自临床非本专业的、行政后勤有临床经验的医生,大家都很积极,我们组成一个团体,或多或少可以帮医院分担一些。其实一开始大家都很慌乱,很多东西只能现学,有时候看着大家互相‘嘲笑’的时候莫名的有一丝心酸,真的是不逼不出功......”在外读博的邓滢滢说。
从医生到护士、护工、保洁、保安,从一线到职能部门,医院里的工作人员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热诚和敬业为战“疫”尽一份力。
(稿件来源: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编 辑:马 婷
二 审:毕 锋
三 审:申 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