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志 | 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胡荣:走进呼吸内科的第一个48小时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3-01-08 浏览次数:

12月31日18:08,我接到一则信息:“胡荣明天早上8点到呼吸内科报到。”我知道,这场关于白衣战士的战争向我吹响了集结号。然而,家里91岁高龄的外公因病年末时与世长辞,还未尽孝,年幼的儿女又正发着高烧,心底难免不放心.....可是,病人无法等待,奔赴“战场”是我坚定的信念。1月1日上午8点,我准时来到呼吸科报到。

原本想着节假日报到无门,或许报到完可以回去。然而,超乎想象的是病床挤满了病人,办公室聚集了很多交班医护,所有人都在,科主任陈雪英、副主任蒲得利、护士长马芳,几位科室领导已经连续很长时间值班到晚上九、十点,尤其是护士长,在我报到之前已经连续5天没有归家。

在交班会上,我简单做了笔记:今天需要气管插管改有创呼吸机的有3人,病危17人,病重21人,呼吸机已全部上机,总共有63个病人,整个10号楼的危重病人都将陆续转入呼吸内科。交班结束,陈雪英主任立即对排班做了新的部署,所有今天来报到的医生均已做出工作安排,而我负责整个病区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抢救病人等方面的工作。当我把情况向本科室领导汇报后,科室领导立即决定再派一名医生支援呼吸内科。根据呼吸内科要求,一人一个24小时的工作安排也随即敲定,并且除了呼吸内科,整个10号楼的抢救工作也分配到了我们的头上。既已领命,定当全力以赴。还没来得及做详细的工作计划,就接到通知神经内二科马上要转入的病人需要气管插管,就这样,我在呼吸内科与病毒的战斗拉开了序幕......

当天陈雪英主任没能按时下班,她还为大家打气:“我知道大家都很辛苦,好几个都已经成肺炎了,可是现在没办法,整个10号楼的危重病人将全部转入我们科,我们只能全力以赴,为他们保驾护航。今天过节,我们大家一起,吃个饭,过个节。”

饭后我们马不停歇,一直持续到晚上十一点。终于能躺下的那一刻,才感觉腿脚浮肿,腰酸背痛。

第二天,科室派来另一位医生接替我,然而她昨晚急诊手术做到凌晨将近5点。到目前为止,麻醉科已派出8名麻醉医生、2名麻醉护士,14名手术室护士支援各个重症病房,再也派不出多余的人支援我们。这个时候上也得上,不上也得上,战场不能失守!

这一天,我趁着空余时间,赶紧回到麻醉科,把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全部拿上,可视喉镜、压力传感器、动脉穿刺针、T型输液连接管,一次性无菌贴膜等,插管钳等,除此之外,还拿上一台有创监护仪,一边上报科主任一边拿东西,没想到科主任全力支持,甚至在听我汇报了呼吸内科的情况之后,立刻调整麻醉科院内急救支援工作方案,成立以他为首的科主任负责制,即各个危重病区安排带班主任,每天到几个重症病区查看,院内机动则由住院总负责。我还没来得及把支援的物资全部拿上,神经内二科需要深静脉穿刺置管的电话又打来了,我连忙投入急救工作中。

17:47分,从监护室出来,我看到陈雪英主任在调试呼吸机。陈主任上了一天的门诊,回到科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所有上呼吸机的病人都看一遍,把该调的呼吸参数都调一遍。

19:07,陈主任开始了她今天的第二次查房,她还在认真了解各个病人的情况,嘱咐我记录下来,要看所有人的片子,留意他们的恢复情况。

这一天,我的工作持续到凌晨将近1点,躺下的那一分钟便迅速入眠。而呼吸内科的医生护士们,有写不完的病历,开不完的医嘱,办不完的出院,吸不完的痰,换不完的输液......

走进呼吸内科的48小时,和我想象中一样,三年前有武汉插管敢死队,三年后有重症麻醉抢救小分队,这一场硬仗,只要全院一条心,就一定能战胜!

(稿件来源: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胡荣)

编  辑:马 婷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