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健康包”浓浓关爱情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3-01-08 浏览次数:
1月7日,冬日的暖阳照在许陆英家门口,她坐在轮椅上沐浴阳光。
老人今年70岁,患病常年卧床,家住钟山区大河镇渡口村。正准备打电话的她迎来了上门开展常规问诊的“签约医生”娄桂英和郭蕾。
“昨天就想打电话了,我总觉得这两天血压又有点高了。”许陆英说,“这几天总觉得身体不太舒服,本打算自己去卫生室看看,没想到你们来得这么及时,连电话费都给我省了。来,先进门喝杯热水。”
对于渡口村上了年纪的老年人而言,郭蕾已经算得上是大家身边的老熟人了。而一阵短暂的寒暄过后,郭蕾很熟悉地围绕许陆英的身体情况开展问诊。
“血压高,还有点高烧,先把高烧降下来,再吃降压药,降压药每天吃一片,这几天我们都要给你检查。”郭蕾一边叮嘱许陆英,一边顺势帮着她整理服装。
说起“签约医生”,像许陆英这样的“老病号”更愿意把他们当作是自己身边的“私人医生”,身上有个不痛快、用药有个不明白,他们总愿意第一时间拿起电话给“签约医生”联系。电话里说不清的,“签约医生”就亲自上门。
郭蕾告诉记者,自从成为“签约医生”后,每个季度都会相继开展电话随访及上门随访等工作,定期为村病患,特别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健康随访服务,慢性病患者定期免费查血脂、血糖、血压等,并在健康档案上一一记录。
“签约医生”实行分级管理,分红色管理、黄色管理、绿色管理,得到了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蹲点指导组充分肯定,并对渡口村卫生室的做法提出新要求。
这意味着,“签约医生”红色管理在“二对一”包保等措施实现农村地区老年人、残疾人、孕产妇等重点人群联系帮扶和健康防护知识宣传讲解全覆盖基础上,一个干部和一个卫生员每天至少开展1—2次上门随访,监测患者健康状况;黄色管理至少访问患者一次,出现情况开展上门服务,绿色管理开展一般服务。
“近期,除了给老年人普及他们自身所患慢性病用药指导外,我们重点还针对新冠病毒感染进行健康宣教,让老年群体在自己家门口就能第一时间得到应有的帮助。”娄桂英说,“虽比平时苦,但看到他们恢复健康一切都值得!”
娄桂英除“签约医生”身份外,她还是大河镇卫生院院长。在许陆英家,娄桂英和郭蕾除了开展常规问诊、填写记录,这一次,他们两人的上门服务还多了一项内容,便是给老年人发放贵州省卫生健康委统一为其准备的“健康包”。
“健康包”不大,里面有布诺芬、止咳药、酒精、抗原试纸等针对当前预防和治疗新冠感染的物品。娄桂英一一从“健康包”中取出,分别向许陆英介绍。
考虑到老年人耳力不太好,娄桂英说话大声了点。“要是确实不知道怎么用药,我的电话24小时开机,你给我打电话就可以了。”娄桂英说。
“太感谢了,前段时间送的药都用完了,很及时。”许陆英激动地说,“这些年一直生病,全靠你们照顾,晚上我把‘健康包’放在枕边,这回睡得踏实了。”
记者了解到,就在最近两天,大河镇将通过“签约医生”发放“健康包”700余份。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65岁以上的老人尤其是重点人群都能在近期收到“健康包”。
“大河镇重启脱贫攻坚期间的组织体系,每个村都有‘决战队’,有效提高了‘见医率、见药率、见干部率’,让群众在任何时候都看到医生、干部,及时处理群众突发情况,尽可能保护他们生命健康安全。”大河镇党委书记何锋说。
从许陆英家出来,娄桂英和郭蕾又去到另一户村民家。新年伊始,为推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六盘水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见政策”,每天到村巡诊服务“见医生”,药箱上门药房多药“见药”。
(稿件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勇勇)
实习编辑:王瑾瑜
编啊啊辑:魏小林
二啊啊审:毕啊锋
三啊啊审:杜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