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致敬这群“有家不回”的人!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3-01-03 浏览次数:

“咳咳咳!!!”“天呐!我的脖子直接动不了!”“哎哟!好痛”“好冷哦,不知道是不是又发烧了,衣服都打湿”......这些话每天在电梯里、走廊上、科室门口、甚至厕所,医院每一个角落都能听到。显然,新冠不认人,医护人员一旦感染就是“成群结队”。虽然这段时间急诊、发热门诊、重症医学科、儿科、呼吸内科等科室就诊量翻几。

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放纵与放弃也许是最容易的选择,但唯有坚守、坚持与坚韧,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在这段特殊时期,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齐心协力,不分白天黑夜,稳住了急诊、发热门诊、重症医学科、儿科,尽全力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尽全力保障物资供给、尽全力筑牢医疗支撑防线、尽全力全方位实施关心与关爱,同时顾好自己的大家和小家,护好同心抗疫战线。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医务人员在这时候把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往的市二医(金阳医院)发热门诊每天诊治患者的数量在70-80人次,而现在是200-300+人次,最高一天甚至达到了700+人次;急诊科每天的患者数量从200-300人次,上升至最高峰的600+人次;儿科门诊平时的儿童就诊量在200人次左右,现在平均每天300-400+人次......

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坚持人力资源调配、病房床位收治、医疗物资调度全院“一盘棋”,上下“一条心”。

图片

这是今天的RICU,这个护士说:“我们护士都是换着来的,病人太多了,因为大家都是阳的,怕全部一起病倒,所以我们就是哪些今天可以哪些就上!一定会保证科室的正常运作。”

有一个护士在配药室把药全部分配好,她说“方便我的同事们进来拿药,有的人已经忙晕了,要是拿错药就可怕了,有几次我脑子就是晕的,仿佛不知道自己在干嘛,同事就提醒我,打了我一巴掌,把我'拉回现实',我就想,特殊时期嘛,为了方便大家,还是把药摆放整齐,这样就不会搞错了......”

图片

呼吸内科的专家们也是到处忙活......一会儿在病房、一会儿在门诊、一会儿在ICU、一会儿要去会诊、一会儿要查房......他们还开玩笑说到:“真的好减肥哦,而且我们跑来跑去也当健身,出汗了身体也会舒服点,哈哈哈。”

图片

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哭声此起彼伏,她们说:“虽然我们常年在这里工作,但现在好多阳的小朋友进来,看到更是可怜啊,我们也就日夜连轴转得盯着他们,这不就是我们的孩子,真是心痛......”

图片

在儿科医生办公室,这位医生已经这个姿势工作了一个多月星期,她说:“我身体是不怎么好啦,但也不能让这些身体好的一直撑着呀,大家一起渡过,我也安心,我不就换个地方输液嘛,没事的......”

儿科护士长在他们科室走廊边走边看边问,她说:“人真的太多了,现在加床的地方都没有了,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哭就会心痛地抱着他们哄睡着,我是心痛家长也心痛孩子。耶!这个小朋友怎么流血了......乖啊乖啊,阿姨不动你......”

在护士站听到:“诶,我问一下......”“请问一下我的孩子......”“稍微快一点啊!我们家急得很......”

两位护士一边忙着核实电脑上的资料,一边还要安抚好每一位家属的情绪,她们说:“真希望多一点相互的理解,都不容易,哎......”


图片

在CT预约登记室听到:“一个一个排好队啊......”“请56号病人前来拿一下单子......”

“哎哟,我爸爸这个有点严重,可以先给我打出来不”“诶诶诶,这个机子坏了......”“可以搞快一点不!”

图片

在CT室门口:“哎,不知道还要等多久”“咋做一个人这么慢”......

图片

在发热门诊输液室,一个护士在给所有人输液、换输液瓶,她坐的地方你会听到一直“叮咚、叮咚、叮咚......”因为一直有患者需要服务,她说:“我们现在都是分块负责,我还年轻,精力比较旺盛,所以我一个人能忙得过来的时候就一个人,这样时间会过得比较快,一转眼一天就没了......”

图片

在急诊库房,护士数着:“一、二、三、四、五、六......”,他们说:“现在大量防疫物资紧缺,医护人员都很节约资源,每天我们都要把口罩、酒精、手套、防护服这些数量数清楚,一个小小的口罩也不能浪费......”

图片

暴增的工作量、暴增的患者、暴增的不理解......有人倒下了再起来、有人好着的突然倒下,没有说谁帮了谁,没有说这是谁的责任,这是医务人员的担当和使命,也是这一个声音随时提醒着他们:“挺过去!你们可以!没有什么难的!”

没有谁不想回家,天气冷了,家里有炉子、有暖气,还有家人的等待......只是这一群人,在人民需要他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变得不爱回家了......

(稿件来源: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宣传科  王婉璐)

编  辑:马 婷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