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协作〡锦屏县人民医院开展冠状动脉OCT新技术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2-12-19 浏览次数:

佛山专家倾情帮扶,东西部协作又结硕果。12月5日,在佛山医疗帮扶专家、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万小亮的指导下,锦屏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介入团队成功为两名冠心病患者开展冠状动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治疗。

这是锦屏县人民医院首次OCT指导下的冠脉介入治疗,实现了冠脉腔内影像学辅助下精准诊治,提高了介入治疗效果,减少了不必要的支架植入,标志着该院心血管内科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迈上了精准治疗新台阶。

患者一,欧某某,男,74岁,三江镇风雨桥社区,入院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冠脉造影提示左主干支架植入术后,前降支中段管状狭窄70%,回旋支开口狭窄80%。为精准判断患者左主干原支架及前降支狭窄及斑块负荷情况,予以行冠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提示前降支狭窄病变最重处斑块负荷67.56%,予以回旋支开口球囊扩张后,行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术后再次行OCT检查提示回旋支开口狭窄病变较前明显好转,左主干原支架贴血管壁良好。术后患者胸闷、胸痛等症状较前好转。


患者二,龙某某,男,69岁,启蒙镇玉泉村人,患者劳力性胸闷、胸痛症状。如院诊断“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提示单支病变,前降支中段局限性狭窄70%,为临界病变,为精准评估前降支病变的狭窄情况及斑块负荷情况,予以行OCT检查,结果提示前降支斑块负荷未达到进入介入治疗指征,予以选择药物保守治疗。

专家万小亮表示,患者之一欧老人冠脉左主干支架手术术后2年,其原支架内血管出现了新的病变,其粥样硬化斑块多为易碎、富含脂质和血栓的粥样斑块,对这类病变进行介入治疗之前必须要充分评估病变的特点和风险,选择合理的策略,以取得介入治疗的最佳结果。因此,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来判断冠脉病变和支架贴壁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OCT检查对冠脉血管直径大小判别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也能识别冠脉病变的斑块性质,是否存在血栓等,综合判断介入术中发生无复流的可能性大小,有利于术前充分准备预防措施及术中、术后评估,达到冠脉介入精准化治疗目的。

专家万小亮介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应用近红外线对血管进行横断成像的血管内成像技术。它将一根头端带光学透镜的非常细小的导管放在冠脉血管里,通过高速旋转回撤,2至3秒钟就可以完成检查,就像给血管做CT扫描一样,整个过程非常安全可靠。OCT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冠脉管壁的三层结构,并识别包括脂质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易损斑块、血栓、夹层等一些在造影和其它检查工具无法或不能清晰地看到的血管病理改变,因此有“光学活检”之称,“该技术在冠脉定量参数的测量以及指导冠心病介入手术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万老师凭借自身对OCT影像精准分析经验,评估、判断该两位患者不需要进行支架植入,药物球囊的精确使用是对患者最佳的诊疗方式。通过微创介入干预,两位患者免除了心脏搭桥手术痛苦,同时通过OCT精准化评估,保证了介入治疗长期疗效。”锦屏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主治医师龙兴强说。

该项技术的成功运用标志着锦屏县域的冠脉介入治疗迈入精准治疗新时代。目前,两位患者已脱离生命危险,顺利出院。

(稿件来源:锦屏县人民医院)


实习编辑:王瑾瑜

啊啊辑:魏小林

啊啊审:毕

啊啊审:杜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