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志 | 王清敏:同心拔云雾,万物向阳生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2-12-03 浏览次数:
(受访者自述)我们是来自开阳县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
11月26日,冬日清晨,大家陆续接到紧急集合的通知:前往北部乡镇楠木渡支援。迅速而积极,我们这只由四十多人组成的队伍中的大部分人是从支援贵阳的名单中抽取的,有的同事正在医院值班呢?还来不及回家收拾行囊就踏上了开往楠木渡的大巴车。
8点左右,我们抵达楠木渡镇卫生院,大家顾不上吃早餐,简单分成十几个小组,就拿上物资奔赴各个点位,铠甲加身,重复做熟悉的动作——核酸采集。紧张而有序的工作后,下午六点半左右我们抵达酒店办理入住。
周六原本是乡亲们赶集的热闹日子,疫情却让镇上的群众猝不及防,紧急闭市,减少外出,全民核酸。所有人都在为这座山水小镇敬上绵薄之力。
由于通信不发达,部分村民没有接到核酸采集通知,晚上各个村委排查出遗漏人员名单,我们团队11人接到入户采集的紧急通知,在夜里12点半开始对遗漏人员进行采集。山路崎岖,有些地方车辆无法驶入,只能借着昏暗的手机灯光摸索前行,有时为了采集一户要几个小时。回到卫生院已是第二天早晨六点多了,一个个采集员鞋套耷拉着,面屏上笼罩的不知是雾气还是汗水,被稀泥染过的他们犹如田间劳作了一整日的老翁,隔得老远,都能感受到他们的狼狈与疲乏。而剩下的三十几人夜里没有接到电话,在半睡半醒间忐忑的渡过了一夜,五点钟起床,五点二十左右集合完毕,大家步行前往镇政府大院领取早餐,每人分到一盒牛奶,两个小面包,一个大面包。争分夺秒,一路吃着又步行至卫生院领取物资,再乘上各种车(有私家车、急救车、皮卡车、摩托车)的带领下来到相应的点位开始了一天的核酸采集工作。
连续两天的核酸采集,小分队接触了多名核酸阳性患者,其中接触最多的那个人是我,接触了四名确诊人员(有共同工作的村医、带我们去点位工作的司机,还有卫生院医生的家属),因涉及的确诊人员较多,每个确诊人员的流调小组都会来电询问情况,政府、公安、卫健、居委会轮番致电。有人问我,成为密接后害怕吗?其实我的心态挺好,病毒也没有多么可怕,恐惧是源于未知,疫情这三年来,我们对它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采了那么多次核酸,我曾经也想过无数次被感染的方式。处之泰然,无所畏惧。即便真的感染了,就好好接受治疗,老老实实休息几天。反倒是日复一日的隔离,不能和大家并肩作战,很是不安和惭愧。
为了避免进一步交叉感染,我们的队伍被迫停滞。那几天不能出门,所有的饭菜及物资都由战友陈亚、王云、韦利组成的爱心小分队为大家分发。由于感冒和密接,每次他们到我房门口都会给予特殊照顾,询问我纸巾用完了吗?水还有没有?饭菜够不够?点滴的感动拂过心间,汇聚成热泪,不止一次的夺眶而出。
全队经历三天的医学观察,核酸采集无异样后,我和其余三名密接人员被转移隔离,其余人员继续奔赴各个点位工作。他们外出采集遇上大幅度降温,屋外飘雪,满山的雾凇,小镇的热闹像大自然的绿意一样被暂时冰封。
肥胖的防护服里装着单薄的衣裳和瑟瑟发抖的大家,寒风凛冽加上消毒酒精的冰凉,工作结束后的咳嗽和喷嚏声此起彼伏。大家没有药品,卫生院得知后给大家送来了第一批药品和消毒液。我们县医院物资车也陆陆续续送来了很多生活所需品。条件虽艰苦,但没有人抱怨,大家相互鼓励着继续前行。
12月2日,大家完成了组织交付的任务,收拾行囊兵分两路,一路向东支援宅吉,一路折返支援城关镇。下下一站要去哪里?没有人知道。终点在哪里?也没有人知晓。只盼望疫情早日结束,世间万物皆向阳而生。
再见楠木渡,待云开雾散之时,再来领略光风云雨的变化。
(稿件来源:开阳县人民医院 王清敏)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