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韦波 :离病人近一点,再近一点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2-12-02 浏览次数:

在病人眼里,他医术精湛,体贴入微,是一名有爱心的医者。

在同事眼里,他能力超强,无私奉献,是一位值得学习的楷模。

从医17年来,他秉承“让医学更有温度”的理念,把青春献给了治病救人的光辉事业;他用对医生职业的敬畏和热爱,挽救一个个病人。他就是贵医大三附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黔医人才计划”学员韦波。

到北京“充电”

成了协和医院优秀的进修医生

“黔医人才计划”是贵州大力培育卫生健康本土人才的重要抓手,已成为贵州省培育医学人才的一个重要载体、一张靓丽名片。自启动以来,已历时6年,为贵州培养了一大批学科骨干和管理人才通过层层遴选,2021年11月,韦波成为第六期“黔医人才计划”学员之一,到北京协和医院接受为期一年的进修。

在进修期间,韦波每天早上6点半到科室,详细准备教授查房所需要的资料。有人说,北京协和医院的病人是“优雅”的好转,而医师是“生不如死”的管床。所谓“优雅”,就是真的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去照顾,除了常规的诊疗,还要陪患者听音乐、看视频、聊家常,带给患者康复的信心和希望。


“这次我才深刻领会临床医生的意义,临床,就是守护在患者的床旁。作为医生,应离病人近一点,再近一点。”韦波说。在北京协和医院,老师们怎么说,他就怎么做。他把病人当成自己的家人,体贴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得到了病人和同事的认可,成为了“重症医学科优秀进修医生奖”获得者

用身体“实操” 

练就重症的火眼金睛

重症超声是在重症思维的指导下,赋予医生的一双眼睛。对于该技术,韦波仰慕已久,经常下班后主动留在科室钻研学习,还在自己身上反复练习,与患者的异常影像进行比较与思考。功夫不负有心人,除了常规的心脏超声、肺部超声外,韦波熟练掌握颅脑超声、肾血流、肠道超声的评估及超声引导鼻空肠置管等技术,同时还熟练掌握其它先进的重症诊疗技术,如经肺电阻抗成像(EIT)、舌下微循环(SDF)、功能残气量监测(FRC)、食道压监测及体外膜氧合(ECMO)等。


强化“诊断有依据 治疗有目标”临床思维

在进修期间,有一件事让韦波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入科第一天,韦波发现一位患者术中液体正平衡约2000ml,而转入重症医学科2小时后尿少。韦波根据自己以往治疗患者的成功案例,给予利尿处理。

在晚查房时,遭到上级医生的严厉批评:“患者尿少的原因是什么?你有评估过吗?患者目前状态怎么样?(血)压力够吗?(器官)灌注好吗?目前的病理生理变化是怎么样的?你的处理依据够充分吗?”一连串的问题,让韦波醍醐灌顶。

尽管后来证实,韦波的处理无误,但北京协和医院严谨的学术精神和对患者极其负责的态度,令韦波深深折服。“这件事让我最大的收获是:凡事不能只凭经验判断,而是要做到每一项诊断有依据,每一个治疗有目标。”韦波说。


用责任彰显担当 传递榜样力量

在北京协和医院学习期间,韦波始终谨记承担科室副主任的职责。

在这一年里,韦波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召开科室管理例会24次、管理扩大会议1次、搬入新综合医疗大楼专题会议7次,还指导科室主治医师杨昌艳在州、省级比赛中获佳绩。

在这一年里,有太多事情让韦波引以为豪,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不仅积极参与当地的疫情防控工作,还捐献血小板8次。问其缘由,韦波坚定而有力地说:“目前很多人对无偿献血仍有顾虑,尤其捐献血小板更是少之又少,看到很多重症患者因为血小板短缺、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身为医者,不仅要治病救人,更应该用行动号召更多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据统计,截至目前,韦波共献血34次,献血总量高达11000ML。

勇毅前行谱新篇 踔厉奋发向未来

学成归来后,韦波积极带领科室转变观念,要求团队做到离患者近一点,再近一点,做更有温度的医务人员。重症医学科将以新综合医疗大楼的投入使用为契机,主动对标对表,将北京协和医院“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精神和“待病人如亲人,提高病人满意度;待同事如家人,提高员工幸福感”的办院理念融入到科室管理中,以质量为本守健康,以管理为先拓发展。

韦波的这次学习,不仅带回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还搭建了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的交流平台。他说:“我把在北京学到的医学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带领全科一起努力,共同进步,让更多患者得到更温馨、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稿件来源: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编  辑:马 婷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