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二医中医科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揿针示范基地”授牌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2-11-07 浏览次数:
近日,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被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授予“揿针示范基地”。
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常务理事梁艺杺为医院中医科授牌
什么是揿针?
揿针,又称为揿针型皮内针,是临床皮内针的常见类型。适用于慢性病患者、浅表疼痛、畏针及晕针者、不能每天做针灸治疗的上班族、儿童、老年人等人群。其创新点在于:改良型松叶状针尖,达到无痛效果;创新针体结构,不会造成局部压迫损害,不易脱落;采用特殊胶布,无致敏性,且透气、舒适、防水、美观。治疗原理就是属于传统针法里面的浮刺和浅刺。其作用是给皮部穴位以微弱而较长时间的刺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揿针疗法
李程主任表示,揿针疗法在医院已开展近3年时间,广泛应用于各种疼痛病症、神经科病症、肺系病症、脾胃科病症、泌尿系疾病、精神科病症、妇科、产科病症、儿科病症以及肥胖病,服务临床患者千余名。经专业验收,被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授予”揿针示范基地”,彰显了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在中医诊疗技术方面的专业性、科学性以及规范性。
中医科
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是集预防、诊断、治疗、养生、康复、治未病为一体的中医综合诊疗科室。科室以中医为特色,在中医传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多种中医适宜技术,继承而不泥古,发扬而不离宗,将传统医学、民族医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开展医、教、研工作。中医科治疗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特别对心脑血管疾病、中风后遗症、面瘫、脾胃疾病、颈肩腰腿疼痛、急慢性支气管炎、小儿脑瘫、脑炎后遗症、小儿厌食、痛经、月经不调、耳鸣耳聋及各种疾病的康复期等有独特疗效;参与临床心理科、妇女儿童精神卫生科共同查房、联合多学科会诊,擅长治疗偏头痛、失眠、焦虑、郁病、更年期综合征等。
治疗上采用中药内服、中药熏洗、针刺、埋线、腹针、针刀、艾灸、拔罐、火龙灸、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电针、推拿等多种中医特色治疗手段结合运动康复等现代技术,尤其穴位埋线配合中药治疗肥胖、便秘、不孕不育及其他顽固性疾病;自血疗法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荨麻疹等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小儿推拿配合调治治疗小儿厌食等。
科室还针对一些缠绵难愈的慢性疾病及亚健康状态开展了独具中医特色的“冬病夏治”等治疗项目。
(稿件来源: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
编 辑:马 婷
二 审:毕 锋
三 审:杜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