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与介入手术一站式解决!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复合(杂交)手术室正式投入使用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2-10-31 浏览次数:
为满足广大患者的就医需求,满足医院外科和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提升的需要,整体提高医院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10月31日,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复合(杂交)手术室正式投入使用。
复合(杂交)手术室是将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I)等先进影像设备融合在手术室中,既不影响手术室的固有功能,又能通过其提供高清影像,旨在把原本需要在不同手术室、分期才能完成的复杂手术,合并在一个手术室中一次完成,实现开放与介入手术一站式诊疗融合的多功能手术室。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复合(杂交)手术室主要应用于心血管外科、神经外科、肝胆胰脾外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肿瘤科等科室,即满足了外科开放手术的净化条件,又满足介入手术所需场地需求,避免病人承受多次麻醉及来回搬运所带来的风险。
风正扬帆正当时,奋楫争先谱新篇,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复合(杂交)的手术室建成,打破了学科壁垒,借助全新的复合式手术设施,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联合,将内外科治疗的优点有机结合起来。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搭建了更为广阔的技术平台,为医院多学科发展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硬件条件。
可开展手术
01 | 心血管外科
对于心血管外科疾病,外科手术和微创介入是最为常见的治疗手段。但是两者均存在各自的不足和适应证的限制,对于一些疾病,如颈动脉狭窄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疾病,可能需要两者相结合才能发挥优势,以最小的创伤完成治疗,从而让病人更获益。因此,杂交手术室应运而生。
适应案例
1.颅外颈动脉狭窄
国内外指南显示对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大于50%推荐行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方式主要有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杂交手术室可以同时完成术前评估、术中手术方式自由切换、术后即刻评估等工作,且能及时处理支架植入术相关并发症,患者更安全。
CEA术前及术后
CAS术前及术后
2.主动脉病例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主动脉疾病日益高发,近年来,主动脉病变腔内治疗是治疗主动脉病变的主要方式,而腔内治疗往往需要在洁净手术室内完成,杂交手术室建成,对于处理主动脉病变将提供更安全的基础保障,对于疑难病例的处理更加从容。
主动脉夹层病例
创伤性主动脉夹层
术前造影
术后造影
3.腹主动脉瘤案例
4.下肢动脉栓塞案例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杂交手术室建成,为微创主动脉瓣置换、主动脉病变腔内治疗到周围血管疾病的处理,将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硬件条件,根据病情需要可以实现介入手术、开放手术自由切换或组合,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更优质、更安全的医疗服务,为相关科室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02 | 心血管内科
复合(杂交)手术室的建立为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今后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CRT-D起搏器植入、左心耳封堵、房颤射频消融术+左心耳封堵一站式等已成熟的高难度、高精尖手术开展带来了强力的支撑和保障,今后此类有难度、复杂程度高、多学科协作的手术将放置在融合性强的杂交手术室完成,为临床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也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适应案例
1.房颤射频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手术案例
心血管内科现已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左心耳封堵、房颤射频消融术+左心耳封堵一站式等高难度、高精尖手术,此类“一站式手术”成功开展,减少患者因分次手术带来的痛苦同时减少费用,不仅为区域内患者关键诊疗带来福音,同时也标志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介入治疗和综合服务进入了新阶段。
2.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案例(TAVR)
心血管内科已开展多学科团队联合协作下,为主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成功实施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该项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该领域处于贵州省前列,为我省更多患者带来突破性的医疗新技术,也由此掀开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于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的新篇章。
03 | 神经外科
复合手术成像在神经外科非常广泛,如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颅内狭窄支架植入、支架去栓、高流量颅外-颅内动脉搭桥术(EC-IC)等多种神经外科手术。可在微小创伤下实现颅内多种疾病的治疗。
适应案例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引起出血性卒中的严重类型,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可以让病人获得良好的神经功能预后。杂交手术室的利用可以更好的呈现动脉瘤的位置和周围血管的关系,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栓塞术
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我国致死、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如果在8小时内的时间内能得到有效的治疗,能大大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致死、致残率。其中颅内狭窄是引起缺血性卒中最主要的病因,早期筛查并及时处理颅内血管狭窄,可以有效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复合手术室是筛查颅内血管狭窄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式。
2.急性脑梗塞支架去栓术
3.颅内血管狭窄支架植入手术
04 | 消化内科
运用杂交手术室,有利于消化内科开展如下内镜诊疗技术:
一.对胆胰腺疾病的诊疗价值
1.内镜手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经十二指肠镜胰胆管取石术、经十二指肠镜胰胆管支架置入术(ERBD、ERPD、EMBE)、经十二指肠镜胰胆管狭窄扩张术、经十二指肠镜十二指肠乳头扩张术(EPBD)、经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术)、经十二指肠镜鼻胰管引流术(ENPD)
2.适应症:(1)胆管或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2)急性胆管炎;(3)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重症急性胰腺炎;(4)胰、胆管良恶性梗阻;(5)胆道蛔虫;(6)胆管及胰管漏;(7)十二指肠乳头或壶腹部炎症;(8)肿瘤所致梗阻性黄疸;(9)胆胰管合流异常;(10)胆总管囊肿;(11)胰腺分裂等先天性畸形;(12)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者等胰胆管疾病。
二.对胃肠疾病的诊疗价值:
1、内镜下消化道狭窄扩张治疗术
2、适应症:
(1)良性疾病上消化道:术后吻合口狭窄、腐蚀性食管炎、医源性狭窄(憩室切除术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食管静脉硬化剂治疗后、放疗后)、食管蹼、消化性溃疡瘢痕狭窄、贲门失弛缓症。下消化道:术后吻合口狭窄、炎症性肠病、憩室炎(特别是左侧结肠)、痔核切除术后等。
(2)恶性疾病
上消化道:食管癌、贲门癌、胃窦癌;肺癌及恶性淋巴瘤等淋巴结转移导致外压性食管狭窄。
下消化道:结肠癌、直肠癌、肿瘤转移所致的直肠狭窄。
食管癌狭窄支架置入术
三、EUS和ERCP联合操作技术价值:适用于胆道梗阻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插管困难者
四、必要时的急诊内镜下联合止血术
05 | 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可在杂交手术室运用DSA设备在局麻或全麻下完成全脑血管造影术、急性脑梗死的超早期介入动脉溶栓术、支架辅助的血管成形术等神经介入手术。
06| 肝胆脾胰外科
杂交手术室建成以来,肝胆胰脾外科除常规开展ERCP相关手术,还将内镜与腹腔镜联合,首次完成ERCP联合LC杂交手术。在一次麻醉的前提下将原本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手术间完成的介入手术与常规手术,在同一手术台一次完成。既降低了麻醉、手术风险,也能明显节约住院费用,大幅缩短住院时间。该病例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此类病人如果胆总管扩张明显,可以选择腹腔镜手术,但对于胆总管扩张不明显,腹腔镜手术难度较大,术后有胆管狭窄风险。基于该患者胆管直径最宽处仅0.5cm,如行腹腔镜下胆道探查取石,胆管切开处并发狭窄可能性较大。而先行ERCP、EST、网篮取石后,再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至少需再等数日才能完成两阶段微创手术,故选择杂交手术。肝胆胰脾外科在杂交手术室的工作,主要是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软镜与硬镜联合,适用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病人,真正体现杂交手术室的优势。
案例:
目前,肝胆胰脾外科可在杂交手术室开展的手术如下:
1.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开网篮取石+ENBD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
2.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开网篮取石+ENBD治疗胆管结石
3.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开+胆道支架置入治疗各种良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
案例:
MRCP提示胆管下段肿瘤,ERCP造影显示胆道下段虫蚀样改变,进一步放置胆道支架
4.ERCP联合彩超PTCD会师行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
07 | 肿瘤科
肿瘤科杂交手术间DSA下主要介入手术:
1.经导管颈外动脉灌注化疗术+动脉栓塞术
2.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动脉栓塞术
3.经导管支气管灌注化疗术+动脉栓塞术
4.经导管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术+动脉栓塞术
5.经导管阴部动脉灌注化疗术+动脉栓塞术
6.经导管膀胱动脉灌注化疗术+动脉栓塞术
7.经导管肾动脉灌注化疗术+动脉栓塞术
8.经导管肠系膜上下动脉灌注化疗术+动脉栓塞术
9.经导管脾动脉栓塞术
10.经导管胃十二指肠动脉灌注化疗术+动脉栓塞术
11.经导管胃左动脉栓塞术
12.经皮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输液港植入术
13.经鼻肠梗阻导管植入术
14.经皮输尿管支架植入术
15.食道支架植入术
(稿件来源: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实习编辑:向 烨
编 辑:魏小林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