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志|潘绍娣:母子近在咫尺难相见 却只能隔屏相望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2-10-08 浏览次数: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母子在同一个城市却难以见上一面,病毒在你和爱你的人之间,掘了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这是驰援贵阳疫情防控的潘绍娣觉得最揪心的事。

潘绍娣,女,苗族,1989年10月出生,2011年参加工作,现为天柱县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护士。自贵阳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她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主动请缨参加天柱县第一批驰援贵阳疫情防控医疗队。

简单交代家里后,潘绍娣带上个人生活用品和防护物资,9月3日凌晨和其他医疗队员坐上了去贵阳的大巴车。在车上,她第一时间联系身处疫区的儿子,儿子在花果园第三小学读二年级,因工作特殊,母子俩已半年未见,潘绍娣也想不到会以这样的方式奔赴儿子的城市。

花果园是高风险区,潘绍娣和儿子虽然现在在一个城市,但还是见不了面。只能通过微信视频相互问候、互报平安。

“妈妈,您吃月饼了没有?”

“请您和爸爸放心,我很听话的,能照顾好自己!”

“妈妈加油,保护好自己,早日打败病毒!”

“妈妈,您什么时候来看我,我想你了……”

这是潘绍娣的8岁儿子对她最常说的话,尽管不舍,潘绍娣因眼眶湿润和声音哽咽不得一度挂断电话。

潘绍娣说,家里老人也非常支持她的工作,电话中常说:“家里有我们,一切都好,要注意个人防护,踏实做好自己的工作”。有了家人的支持、鼓励,潘绍娣不再觉得孤身一人,让她拥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她深吸一口气,把对儿子思念和愧疚之情,化着无尽动力继续投入到工作去。

没有“大家”,哪来“小家”,“小家”的暂时分离一定能换来“大家”的团聚!这句话已深深的烙在了潘绍娣的心里。在此次驰援队伍中,潘绍娣同志因责任心强,专业技术水平高,担任本组人员的小组长。在核酸采样期间,她和队友默契配合,相互协作,直到凌晨才结束一天的工作。当她摘下防护面罩的那一刻,早已是熟悉的压痕,她还不忘安慰身边的同事,这才是“青春的痕迹”。

9月28日,潘绍娣所在小组接到命令,又转战毕节金沙县,负责进村入户核酸采样。

在驰援贵阳、毕节疫情防控期间,她以过硬的专业素质、高度的责任担当,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医护人员的初心和使命,用无声的语言表达了对护理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打败病毒后,我就回来看你。” 潘绍娣柔声安慰儿子。

(稿件来源:天柱县卫生健康局 龚偕延)

实习编辑:向 烨

编  辑:魏小林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