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志|石文艳:抗路相伴,为心护航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2-10-02 浏览次数:

“转眼间一个月没回家了”。

“任务就是使命,时间就是生命”。

“我没有退缩,我在坚持,我相信我会守护好我的家乡”。

9月初,新一轮的疫情在贵阳市迅速蔓延,打破了这座城市原本的宁静。从新增的1例10例到50例,全省各地都立刻”进入了紧急状态,我们作为医务单位,也迅速接到了指令。

我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迫切期待投入战斗,便向院领导主动请战,连夜赶赴贵阳市进行支援。第二天早上9点到达贵阳,匆忙入住酒店放下行李,都来不及休整,领导迅速进行分配工作任务以及安全事项。中午12点立马赶到未来方舟进行核酸采集,来到点上,面对复杂的人群,在对他们进行核酸检测的时候,极有可能会面对的是病毒感染者,自己也是血肉之躯,说不怕那是假的,但身为一名医护工作者,不忘自己肩上的责任,必须时刻冲锋在前。尽管是9⽉份,但是当天阳光灿烂,颇有点夏天的味道,即使到了晚上⽓温也在30度以上,穿着防护服更是⼤汗淋漓。这⼀⼯作就是七八个⼩时,没有办法喝⽔,⾝体冒着⼤汗。突然变天了,不⼀会⼉就狂风暴⾬,背上⼜是⾬⼜是汗的,即使是这种恶劣的天⽓,也不影响我们的⼯作,做起事来还是“快,准,稳”。直到凌晨12点,我们才结束第⼀晚的⼯作,社区⼯作⼈员安排我们吃晚饭,给我们准备了可⼝的饭菜、饮料和⽔,还⼀直对我们说⾟苦了,让我感受到了贵阳这座英雄城的温情⼀⾯。

接下来为了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开展,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下,每天连续几个小时的工作,整个过程闷热难受,没时间吃饭,更不敢喝水,喝多了怕去上厕所,脱下防护服会有感染的风险,戴双层手套,手麻到没有知觉,身上的汗水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一天不间断地进行核酸采集样集工作,毫无怨言,心里只想着我们快一步,病毒就慢一步。 

已经连续日夜奋战第十天了。我和我的小伙伴已经适应了每天高效率的节奏。今天集合时间很早,因为今天要全员核酸采样,让近620余居民更安全、便捷、顺畅地进出检测点。期间有一位老大爷因为手机故障无法验证身份,志愿者热心上前帮助却被家属推开。“不让触碰他们的手机,我们没有一丝的难过反而很开心,因为居民们的防护意识在增强。”

“每天开工前,大家都提前10分钟集合给志愿者做岗前培训;工作结束后,大家在群里分享一天的收获和经验以及彼此的照片。渐渐的,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片‘白色’。”

每天就这样,凌晨3点起床,4点半出发,5点赶到工作岗位。每天重复看似“简单”的工作已经持续第二十天了。在忙碌的日常工作中自己认识到在各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便于9月14日义无反顾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加入中国共产党,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

9月28日经过连续奋战第二十五天,贵阳新增病例终于逐渐减少,疫情终于稳定下来得到控制了。昨天下班后领导通知我们今早5点起床7点上岗,当时还高兴地想着明早可以睡个“懒觉”了,殊不知经过这二十多天的奋战我的大脑早已习惯了每天的生物钟。还是一样今早三点就醒了,刷了一会手机,收到群里领导发的通知,“紧急集合,7点酒店门口集合,因毕节市金沙县疫情需要,我们得到上级通知需要马上到金沙县进行支援,收到请回复。”收到,收到,收到。。。没想到小伙伴们这个时间段几乎都是秒回复。看来我们真的是时刻准备着,哪里有困难哪里需要我们,我们肯定第一时间冲上去。好了,准备收拾东西,转战下一战场!虽然下一战场归期未定,但是我看到了早上的太阳了,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第二天在车上,简单了解了我们的⼯作,由于我们负责的是⾛村⼊户,所以需要徒步或者坐三轮车,到采样点后才发现困难重重,大多数人年龄都比较大,不会操作,有的还是老年机,最重要的是网络不好,进展得比较慢,和我们以前经历过的完全不一样,都是泥巴路,还需要爬坡下坡,有些路走上去还有些湿滑,但我们都不退缩,我们根据名单挨个敲门⼊户,有的老人去地里干农活还未回家,村长还要挨家挨户打电话,期间每个村委⼯作⼈员的朴实和认真⼀次次感动了我,包括村⼲部和村民们团结⼀致,让我相信,没有战胜不了的疫情。

金沙天气比较冷,回到住宿收到了金沙县人民政府送来的保暖衣以及保温杯,满满的关爱,两位领队每天起的⽐我们都早,每天回来拖着疲惫的⾝体给我们开会,解决⼤家遇到的种种问题,布置新的任务,⿎励⼤家。

我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让爱汇聚成一道光,照耀在同一个方向,阴霾终将褪去,战疫终将胜利!

(作者:石文艳)

实习编辑:向 烨

编  辑:魏小林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