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省职工医院重点科室⑬丨普外科:精准微创,奋力打造腹痛诊疗新技术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11-24 浏览次数:
在医疗资源不断优化的今天,如何让患者“少跑路、快诊断、好治疗”,成为医院科室建设的重要方向。贵州省职工医院普通外科,历经五十载积淀,从老院起步至今,已形成一支拥有30名医护人员的专业团队,探索出一条以“腹痛”为中心、整合多亚专科资源的综合诊疗路径,成为区域内患者信赖的外科诊疗高地。
“我们科室最大的特色,就是微创。”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李家信在接受采访时说道。从传统的开放手术,到如今80%以上的手术通过腔镜完成,科室走的是一条“小切口、大作为”的技术路线。作为全省最早开展24小时急诊微创手术的单位之一,科室年均手术量高达1500-1700台。进口腹腔镜、胆道镜、超声止血系统等先进设备的引进,为高难度手术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让微创理念渗透到诊疗的每一个环节。

普外科开展3D腹腔镜手术
“很多患者来看病,只会说‘肚子痛’,但病因可能涉及肝胆、胃肠、胰腺等多个器官。”李主任解释道,“我们建立这一模式,就是要打破亚专科之间的壁垒,实现一站式诊疗,让精准诊断一步到位。”面对患者主诉“肚子痛”却病因复杂的普遍困境,科室创新性地打造“以腹痛为中心的综合专科”模式。
一位60多岁的男性因剧烈腹痛入院,被确诊为罕见的肠系膜血栓,小肠已大面积坏死。经过多学科紧密协作,科室为其成功实施手术,原本数米长的小肠最终保留了至关重要的40厘米,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重获生活希望。这样的案例并非孤例,“我们不仅救治过90多岁的高龄患者,也成功处理过心脏破裂伤等极端危重病例。”
在专业深度上,科室不断挑战技术高峰。在复杂的肝胆管结石、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微创治疗领域,科室积累了独到经验。尤其是被誉为普外科“金字塔尖”手术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因其难度高、风险大,让不少外科医师望而却步,但科室近年来已成功开展多例,标志着其综合技术实力达到区域先进水平。

普外科开展线上手术直播
在推广普及方面,科室作为花溪区普外科质控中心,肩负着技术下沉的使命。“我们不光自己做,还要带动区域一起做。”李主任表示。科室已举办多期培训班,并通过线上线下手术直播,推动如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TST痔疮手术等技术在基层医院的标准化普及。
技术硬实力的背后,是充满温度的服务软实力。科室全面推行“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切实减轻患者痛苦,加速康复进程。以胃穿孔手术为例,传统术后需禁食一周,而现在2至3天即可进食,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并发症风险也显著降低。“我们不仅有技术,更有温度。”李主任强调。通过MDT多学科会诊机制,特别是与ICU的紧密联动,科室为每一位危重患者制定了周全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人才是科室发展的永恒动力。近年来,科室持续选派医护骨干前往湘雅、华西、邵逸夫等国内顶尖医院进修学习。“他们学成归来后,我们会组织分享会,还会邀请导师来院带教,实现‘一人学习、全科受益’。”李主任介绍,“青年医师的成长,是科室未来发展的基石。”这种“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模式,为科室构建了坚实的人才梯队。
扎根贵州,服务基层,是科室作为重点专科的责任与担当。除了日常诊疗,团队积极参与乡村义诊、基层医院帮扶等工作,将优质的医疗资源和服务理念送到群众“家门口”。“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治好病,更是防住病、管好病。”李主任表示,科室将继续深化“腹痛中心”建设,推动微创技术的标准化与普惠化,为贵州职工及广大民众的健康福祉保驾护航,在新时代的健康征程上展现新作为。

普外科义诊
(来源:贵州日报 • 天眼新闻)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