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成功救治鹅膏菌中毒患儿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10-29 浏览次数:

“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白色的才安全。”这个流传甚广的常识,却差点要了一个五岁孩子的命……

近期,雨水多发,山上的野生菌纷纷探出头来。范范(化名)的爷爷清晨上山采摘了满满一筐野生菌回家烹食。然而,餐后不久,5岁的范范便出现了剧烈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症状。家人立即将范范紧急送往上儿贵州医院院救治,经检查确认,其误食的竟是剧毒鹅膏菌!

据介绍,鹅膏菌类似“雨伞状”,带有菌盖、菌环和菌托三大典型要素,贵州常见的品种有致命鹅膏、假淡红鹅膏、黄盖鹅膏等。致命鹅膏、假淡红鹅膏两者均含有鹅膏肽类毒素,误食后大概在2-3天会出现急性中毒性肝炎,严重者出现急性肝衰竭。

“时间就是生命!”随着范范紧急送入该院,危重中毒患者应急救治预案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全面开启。

鉴于患儿已出现肝肾功能损伤的早期迹象,儿童重症医学科黄栋主任凭借多年临床经验迅速判断:“必须采取‘组合拳’式治疗,争分夺秒对抗毒素!”

他立即下达指令:“实施血透导管穿刺术,建立血液通路!同步联系输血科准备血浆,启动床旁血液透析及血液灌流联合治疗!”

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组合拳"救治战正式打响:血浆置换,迅速清除循环中的毒素;持续床旁血液净化,稳定内环境;血液灌流,高效吸附体内残留毒素;DPMAS治疗,精准清除血液毒素,改善肝功能。

多学科救治团队密切配合,各项治疗措施有序推进。在黄金救治窗口期,这套"组合拳"式治疗策略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患儿赢得了宝贵的生机。

由于鹅膏菌中毒对肝脏的损害存在“假愈期”特征——即使范范的症状缓解,后续仍可能随时出现多器官再度衰竭的危急情况。

医护团队通过动态监测肝肾、凝血功能等恢复指标,实时调整治疗方案,对范范进行了长达半月的密切监护,最终成功化解了这场生死危机。

小范的各项指标逐步趋于稳定,目前已顺利转入普通病房。

医生提醒:

切勿凭借任何“民间经验”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

切勿购买来源不明的野生蘑菇!

目前没有任何可靠的方法可以鉴别蘑菇毒性!

一旦误食并出现症状,请立即:

保留蘑菇样本(用于鉴定毒种、指导治疗),立即就医。

尽早催吐、大量饮水,但已昏迷者切忌强行灌水以防窒息。

直奔有救治能力的大医院急诊科,并明确告知医生食用蘑菇史。

(供稿: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

编  辑:周   岩

二  审:文   叶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