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小时毫厘间“雕琢”,3900毫升热血护航!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多学科完美协作,再次在刀尖上舞出生命奇迹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10-23 浏览次数:

一个年轻的生命,因患椎体骨巨细胞瘤,要将受累的椎体连同肿瘤组织彻底切除。然而因其周围的大血管、神经丛,要拆除这“承重墙”,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面对这一极限挑战,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科主任王东带领团队联合多个学科,勇啃 “硬骨头”,成功为患者撑起了“生命骨骼”。

23岁的小张(化名)被诊断为“腰4椎体骨巨细胞瘤”,并造成椎体压缩性骨折,为了寻求手术治疗来到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科。接诊患者后,骨科主任王东立即带领团队进行全方位讨论。此次手术的核心在于“完整切除”,要将受累的椎体连同肿瘤组织彻底切除,犹如在人体承重的中轴骨骼上“拆除承重墙”。手术区域紧邻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等人体最大血管,并与腰骶部的核心神经丛(如马尾神经、神经根)紧密粘连,丝毫偏差都可能导致大出血、永久性下肢瘫痪、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灾难性后果。而术中涉及的神经血管分离、椎板减压、双侧神经根松解、多个椎间盘摘除等操作,更是对骨科团队的严峻考验。

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医院多学科协作,输血科未雨绸缪,与临床团队共同制定周密的血液保护方案,为患者成功实施了自体红细胞单采2单位,有效激活患者自身的血液储备,为术中回输做好准备,这不仅能节约宝贵的异体血资源,更极大降低了输血传播疾病和免疫反应的风险。麻醉科同时做好术前准备。近日,在相关科室全力保障下,骨科王东主任带领团队为患者成功实施“腰4全椎体全切除+人工椎体置换+多节段内固定术”。术中,输血科全程严密监控,启动大量输血预案,根据手术进程和患者生理指标动态调整输血策略,术中出血高达5100毫升,输血3900毫升,相当于自身血液更换了一遍。在整个大量输血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生任何输血不良反应,整个手术长达9个小时。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

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医院在脊柱肿瘤外科治疗领域达到了新的高度。多学科的协同救治,不仅用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更充分彰显了医院在复杂、疑难重症、危重症方面的强大综合救治能力与责任担当。医院将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加强团队协作,不断完善急危重症综合救治体系,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供坚实保障!

(来源: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编  辑:石 磊

二  审:杜 明

三  审:高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