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小痒小痛”拖成“大麻烦”——皮肤慢性病,这样防治更科学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10-23 浏览次数:

提到慢性病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糖尿病、高血压却常常忽略藏在皮肤表面的慢性问题。湿疹反复发作、银屑病牛皮癣时好时坏、特应性皮炎让孩子整夜难眠这些皮肤慢性病不仅影响外观更会长期困扰生活甚至引发心理压力。结合贵州地区慢病防治需求今天就和大家聊聊皮肤慢性病的科学防治与日常管理帮你远离反复治、治反复的困境。

先说说最常见的误区不少人觉得皮肤问题不算病痒了挠挠、涂药膏就行。但实际上像慢性湿疹、银屑病这类疾病背后可能关联着免疫失衡、遗传因素或环境刺激盲目处理反而会加重病情。比如有人把银屑病当成普通皮炎滥用激素类药膏短期看似好转停药后却可能大面积复发还有人因湿疹瘙痒反复抓挠导致皮肤破损感染形成瘙痒-抓挠-加重的恶性循环。这些教训提醒我们认识皮肤慢性病第一步是科学识别症状

不同皮肤慢性病的早期信号各有特点,记住这几个关键区分点能帮你初步判断:慢性湿疹常表现为皮肤发红、干燥、脱屑,瘙痒剧烈,多对称出现在四肢、颈部;银屑病则以边界清晰的红色斑块为典型,表面覆盖银白色鳞屑,刮除后会看到淡红色薄膜;特应性皮炎多见于婴幼儿,常伴随皮肤干燥、湿疹样皮疹,还可能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如果发现皮肤异常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瘙痒影响睡眠”“皮疹面积扩大”“破溃渗液”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通过专业检查明确诊断—早干预、早治疗,能大大降低疾病反复发作的频率。

确诊后的规范治疗,是控制皮肤慢性病的核心。很多患者担心“用药有副作用”,擅自减药、停药,结果导致病情反弹。其实,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案都经过严格验证,比如轻度湿疹可通过保湿霜修复皮肤屏障,中重度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弱效激素药膏或免疫调节剂,安全性有保障;银屑病患者若皮损面积较大,还可配合光疗或口服药物,关键是“遵医嘱、定期复诊”。以贵州地区常见的糖尿病患者为例,高血糖会影响皮肤修复能力,这类人群若合并皮肤慢性病,更需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加强皮肤护理,避免因血糖波动加重皮肤问题。

日常管理则是预防复发的“重中之重”,这几点细节一定要做好。首先是“保湿”,皮肤屏障受损是很多慢性病的诱因,建议选择无香料、无酒精的医用保湿霜,每天早晚涂抹,尤其在洗澡后3分钟内使用,能更好锁住水分;其次是“避刺激”,避免接触肥皂、洗衣粉等碱性清洁剂,穿纯棉、宽松的衣物,减少皮肤摩擦;饮食上,过敏体质者需避开海鲜、芒果等易致敏食物,普通人则应少吃辛辣、高糖食物,避免加重皮肤炎症;最后是“调心态”,长期焦虑、压力大可能诱发或加重皮肤问题,建议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规律作息。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健康的“外在镜子”。对待皮肤慢性病,既不必过度恐慌,也不能掉以轻心。从“识别症状”到“规范治疗”,再到“日常护理”,每一步都离不开科学认知。希望更多人能重视皮肤健康,别让“小问题”拖成“大麻烦”,用科学的方法守护肌肤健康,为“健康贵州”添一份力。

 

作者:苑贵毕

单位: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

作者简介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曾任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规培基地主任,毕节市老科协副秘书长。1982年毕业于遵义医学院。曾任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兼皮肤科主任,曾兼任中华医学会贵州省分会皮肤科学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贵州省分会理事、毕节地区医学会副理事长、遵义医学院皮肤科、贵阳医学院皮肤科兼职教授。先后被评为贵州省“十佳卫生青年”,“贵州省青年岗位能手”,“毕节地区拔尖人才”,“毕节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曾荣获“贵州省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乌蒙山上的共产党人”。从事皮肤病、性病临床一线诊疗工作近40年,共接诊患者近50万人次,对皮肤性病科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症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许多皮肤病的治疗方法上具有独道之。先后分别在《中华皮肤科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临床医学美容杂志》等17家公开发行的刑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有一个项目荣获毕节地区科技进步四等奖,有一个项目荣获本院新技术、新项目三等奖。有7篇论文荣获省级优秀论文二、三、四等奖。被收录《中国当代名医大辞典》、《神州大地毕节人》、《毕节古今人物名录》三书。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