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的治疗与护理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10-22 浏览次数:
当胃部的溃疡或炎症侵蚀到胃壁最外层,就可能发生胃穿孔,这就像气球被磨破了一个洞,胃里的食物、胃酸和消化液会通过这个破口流入腹腔,引发剧烈腹痛和严重的腹腔感染,若不及时处理,甚至会危及生命。对于经历过胃穿孔的人来说,治疗后的护理与治疗本身同样重要,科学的照护能帮助身体更快恢复,降低复发风险。
胃穿孔发生后,首要的治疗原则是尽快阻止胃内容物继续流入腹腔,并控制感染。在急性期,医生通常会让患者严格禁食禁水,同时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水分和营养,避免食物刺激胃部加重穿孔。对于穿孔较小、症状较轻的患者,可能会采用保守治疗,包括使用抗生素控制腹腔感染,以及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减少胃酸对胃壁的侵蚀,让穿孔部位在无刺激的环境下逐渐愈合。而对于穿孔较大、腹腔污染严重的情况,则需要通过手术修补破口,清除腹腔内的污染物,必要时还会进行腹腔引流,防止感染扩散。无论哪种治疗方式,术后或保守治疗期间的护理都需要围绕“保护胃黏膜”“预防感染”和“促进愈合”三个核心展开。
术后护理的重点首先是饮食的循序渐进。在医生允许进食前,患者需要严格遵守禁食要求,此时营养会通过静脉补充,不必担心饥饿影响恢复。当可以开始进食时,通常从少量温水或米汤开始,观察有无腹痛、腹胀、恶心等不适,若一切平稳,再逐步过渡到稀粥、藕粉等流质食物,之后慢慢增加软面条、蒸蛋等半流质食物,最后才恢复到正常饮食。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数周时间,切记不可急于求成,尤其要避免过早食用辛辣、油腻、生冷或过硬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影响伤口愈合。此外,戒烟戒酒也至关重要,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削弱胃黏膜的保护作用,酒精则会直接损伤胃壁,都是导致复发的高危因素。
生活习惯的调整对恢复同样关键。术后初期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因为身体在恢复阶段需要更多能量用于组织修复,过度消耗会延缓愈合。随着身体逐渐好转,可以适当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促进胃肠蠕动和血液循环,但要避免弯腰、负重等可能增加腹压的动作,以防胃部伤口受到牵拉。同时,要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长期焦虑、紧张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肠功能,导致胃酸分泌异常,不利于胃黏膜的修复,日常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调节情绪,为身体恢复创造良好的内环境。
预防感染和观察病情变化也是护理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如果是手术治疗,要注意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若出现异常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即使是保守治疗,也要留意体温变化和腹痛情况,若腹痛加剧、出现高热或寒战,可能提示腹腔感染加重,需要立即就医。此外,胃穿孔多由胃溃疡发展而来,因此在恢复期还要遵医嘱服用治疗溃疡的药物,比如质子泵抑制剂,这类药物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为胃黏膜修复提供适宜的环境,切不可自行停药或减药,以免溃疡复发再次引发穿孔。
胃穿孔的恢复是一个需要耐心的过程,从急性期的紧急处理到后期的日常养护,每一步都需要科学对待。只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做好饮食管理、生活调整和药物治疗,大多数人都能顺利康复,并降低再次发生穿孔的风险。记住,保护胃部健康是一场长期的“战役”,细致的护理就是这场战役中最有力的武器。
作者:付华
单位: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