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如何做到一日三餐“食之有道、忌之有理”?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10-22 浏览次数:
化疗后没胃口,吃什么都吐,该怎么补?”“听说得了肿瘤不能吃鸡蛋、海鲜,是真的吗?”在肿瘤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饮食问题常让患者和家属纠结——吃少了怕营养不够影响治疗,吃错了又担心加重病情。其实,肿瘤患者的饮食核心是“均衡营养、对症调整”,掌握“吃什么、怎么吃、忌什么”,才能让三餐成为康复的“助力”而非“负担”。
先明确:肿瘤患者饮食的3个核心原则
不管是治疗期(手术、化疗、放疗)还是康复期,饮食都要围绕“帮身体扛住治疗、修复损伤、增强抵抗力”展开,记住这3点:
1. “足量”不如“均衡”:不盲目追求“大补”,而是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的全面摄入,比如每天吃够肉、蛋、奶、谷、菜、果;
2. “清淡”不是“寡淡”:烹饪以蒸、煮、炖、烩为主,少盐少油少糖,但要保证食物有味道(比如用葱姜蒜、柠檬汁提味),避免因口味差导致食欲下降;
3. “对症”最重要:根据治疗副作用调整饮食,比如化疗恶心就吃清淡流质,放疗口干就多吃润喉食物,不照搬“统一食谱”。
分阶段支招:治疗期vs康复期,三餐这么吃
1. 治疗期(手术、化疗、放疗):先“保食欲”,再“补营养”
治疗期常出现恶心呕吐、口腔溃疡、食欲差、便秘等副作用,饮食重点是“能吃进去、易消化、少刺激”。
早餐(7:00-8:00):以“温和、养胃”为主,比如小米粥+蒸蛋羹+清炒时蔬,或软面条+豆腐丝+少量水果(如香蕉、苹果泥);
午餐(12:00-13:00):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帮助修复组织),比如清蒸鱼(鲈鱼、鳕鱼)、去皮鸡肉、豆腐、虾仁,搭配杂粮饭(大米+小米/燕麦)和绿叶菜(如菠菜、西兰花,煮软后吃);
晚餐(18:00-19:00):清淡易消化,比如蔬菜瘦肉粥、冬瓜丸子汤+馒头,避免睡前吃太多加重肠胃负担;
加餐(上午10点、下午3点、睡前):若正餐吃太少,可加酸奶、原味坚果(少量,如5-10颗核桃)、水果(避免过酸,如草莓、蓝莓)、藕粉,补充能量。
应对副作用小技巧:
恶心呕吐:少吃多餐,避免空腹或过饱,呕吐后喝温盐水,待缓解后吃苏打饼干、粥;
口腔溃疡:食物煮软、放温后吃,避免辛辣、过烫(如热汤、火锅),可用吸管喝流质减少食物接触溃疡面;
便秘:多吃高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火龙果、燕麦),每天喝够1500-2000毫升温水(分次喝)。
2. 康复期(治疗结束后):“均衡”为基,“适度”补充
康复期身体逐渐恢复,饮食重点是“巩固营养、预防复发”,无需过度忌口,但要避免“高油高糖高盐”和“霉变、加工食品”。
蛋白质:每天吃1-2个鸡蛋(蛋清蛋黄都要吃,无证据表明蛋黄会加重病情)、300毫升牛奶或酸奶,每周吃2-3次鱼、虾、禽肉,保证免疫力;
蔬菜/水果:每天吃500克蔬菜(深色蔬菜占一半,如菠菜、紫甘蓝、胡萝卜)、200-350克水果(种类多样,避免单一),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主食:少精米白面,用杂粮(玉米、红薯、藜麦)替代1/3主食,帮助稳定血糖、预防便秘;
脂肪:选健康脂肪,如橄榄油、茶籽油,少吃动物内脏、肥肉、油炸食品。
避坑指南:这些饮食“误区”别踩
很多患者因盲目忌口导致营养不足,以下3个常见误区一定要避开:
1. 误区1:“肿瘤患者不能吃鸡蛋、海鲜,会‘发物’”
错!鸡蛋是“全营养食物”,海鲜(如鱼、虾)富含优质蛋白和Omega-3脂肪酸,只要患者对海鲜不过敏,都可以吃,所谓“发物”没有科学依据,反而会因忌口导致蛋白摄入不足。
2. 误区2:“要补营养,就得天天吃人参、燕窝、灵芝”
没必要!普通食物(肉、蛋、奶、菜)才是营养的主要来源,补品不能替代正餐。若想吃补品,需先咨询医生——比如化疗后白细胞低,可在医生指导下吃黄芪、红枣,避免盲目进补加重肝肾负担。
3. 误区3:“吃‘抗癌食物’能杀死癌细胞,比如西兰花、大蒜”
夸大了!西兰花、大蒜等食物含有的营养素(如膳食纤维、大蒜素)能辅助增强抵抗力、预防细胞病变,但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直接杀死癌细胞”,过度依赖某类食物反而会导致营养不均衡。
最后提醒:个性化调整,比“食谱”更重要
每个患者的病情(如肿瘤类型、分期)、治疗方案(如是否化疗)、身体状况(如是否有糖尿病、肾病)都不同,饮食不能“一刀切”。比如:
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要控制主食量,避免高糖水果(如荔枝、榴莲);
合并肾病的患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尤其是植物蛋白),少吃豆制品、坚果;
放疗后出现吞咽困难的患者:将食物打成泥状(如蔬菜泥、肉泥),方便吞咽。
建议患者定期咨询医院的“临床营养师”,让专业人士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才能真正做到“食之有道、忌之有理”,用合理饮食为康复“加分”。
作者:琚皇进
医院:德江县民族中医院
科室:肿瘤科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