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乡侗寨有了“家门口的专家团”——锦屏县人民医院借力帮扶与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纪实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10-21 浏览次数:

在黔东南的青山绿水间,锦屏县人民医院正悄然改变。过去,群众为求好医,常常辗转外地;如今,越来越多的患者发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这一切,源于医院借助“组团式”帮扶与东西部协作的契机,苦练内功,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的扎实努力。

党建引领,把稳发展“方向盘”

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锦屏县人民医院党委始终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2024年,医院共召开党委会36次,审议“三重一大”事项260项,确保决策科学民主。

通过“党建入章”,党组织在医院治理中的法定地位得以明确。医院把支部建在科室上,行政医技、内科、外科等党支部实现标准化设置,党员先锋岗、模范岗遍布医疗各环节。印发《党支部参与科室重要事项决策制度》,让党支部在业务发展、人才引进等决策中发挥政治核心和医德把关作用。

“双培养”机制成效明显,既把骨干培养成党员,也把党员培养成骨干。2024年完成4人“双培养”任务,37名党员成长为科室中坚。廉政建设常抓不懈,开展廉政谈话、警示教育,查处违规行为,清退违规资金,完成巡察整改任务,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

帮扶助力,注入技术“强心剂”

面对基层医院普遍存在的人才和技术短板,外部帮扶如雪中送炭。

“组团式”帮扶团队来自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前后两批共26名专家深度融入医院管理和临床一线。来自佛山的协作团队,三年来累计28名专家,聚焦骨科、康复、微创介入、血管外科、重症超声、无痛内镜和创伤中心建设。他们不仅是“救火队员”,更是“播种机”。

技术实现多项零突破。硬质气管镜下气管病损高频电切术、经腹腹腔镜无功能肾切除术、血管内超声、胸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仅2025年第一季度,就开展7项县域首例新技术,填补了区域空白。帮扶团队助力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等5个专科成功立项省级重点专科,妇产科、急诊科等3个专科成功立项州级重点专科,超声科、儿科等7个专科申报州级重点专科。黔东南州首个县级消化内科质控中心也落户锦屏。

管理同步优化升级。帮扶团队参与修订《医德医风考评实施方案》等58项制度,推动精细化管理。2025年第一季度,医务性收入占比提升至48.46%,药占比、检查化验占比实现双降,门诊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均超过94%。

佛山帮扶专家、挂职副院长邓剑君牵头创伤中心建设,整改29项问题,自评得分大幅提高。护理专家严霜规范“危急值”处理流程,效率提升30%。东西部协作推动建立的中医康复科,从无到有,开展23项中医适宜技术,病床从零增至25张。

苦练内功,夯实服务“基本功”

外力帮扶固然重要,但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激发内生动力。锦屏县人民医院在“借力”的同时,更注重“练内功”。

学科建设是核心。医院不再满足于常见病诊疗,积极拓展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的救治能力。胸痛、卒中、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已通过验收,创伤中心建设进入冲刺阶段。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协同发力,微创介入、肿瘤防治、疼痛管理、重症监护等能力显著增强。三四级手术占比提升至54.5%,日间手术量快速增长,平均住院日缩短至7.63天。2023年以来,新建消化内科、肿瘤科等8个专科,独立设置病区,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人才引育是关键。推行“一科一策”引才机制,2022年以来共引进93名人才。通过“师带徒”模式,帮扶专家与67名本地骨干结对,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采取“请进来、送出去”方式,邀请专家指导,选派骨干进修。近年来,203名医师实现职称晋升,人才梯队不断夯实。

智慧医疗添翅膀。医院实现HIS、PACS、EMR系统全面互联。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成效显著,自2024年9月以来,检验互认超3.6万项,检查互认900余项,累计为患者节约费用约22.8万元,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远程医疗平台覆盖县乡,完成大量远程会诊与影像诊断。

服务下沉,构建健康“新格局”

医院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人民。锦屏县人民医院从“小切口”入手,构建起为民服务的“大格局”。

便民门诊自2024年8月设立以来,已服务患者3.3万余人次,减免诊查费23万余元,有效分流慢病开药患者,优化就医流程。针对特殊用药需求,开通特需药品采购通道,已为46人次代购药品,解决患者用药难题。

服务半径不断延伸。组建7支家庭医师团队,定期深入全县15个乡镇的偏远村寨。2025年1-9月,派出医务人员236人次,走访大病患者1033人次,管理慢病患者424人,义诊452人,把健康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启蒙镇中心卫生院作为县域医疗次中心,在县医院帮扶下焕发新生。帮扶团队驻点指导,开展教学查房、手术示教,协助制定21项制度,指导开展中心静脉压监测等13项新技术。卫生院可诊断病种从65种增至122种,可救治病种从48种增至89种,分级诊疗绿色通道畅通无阻,群众看病更近、更方便。

展望未来,开启发展“新征程”

成绩可喜,挑战仍在。

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特别是心血管介入、病理诊断等领域专家稀缺,制约了高难度技术的开展;科研能力薄弱,缺乏实验设备和团队,省级以上课题申报困难;编制饱和,编外人员待遇和稳定性问题突出;感染科病房、停车设施等基础设施仍有待改善。这些都是医院迈向更高水平必须破解的课题。

面对困难,医院思路清晰,步伐坚定。

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团队队长、锦屏县人民医院院长刘燕表示,医院将继续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借助帮扶力量,激发内生动力,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上持续发力,在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上精益求精,努力为全县人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为“健康锦屏”建设筑牢根基。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展望前路,锦屏县人民医院将继续坚持“凝心聚力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紧抓帮扶机遇,以创伤中心验收、重点专科建设、智慧医院打造为重点,不断将帮扶成果转化为长效动力。这座扎根苗乡侗寨的医院,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努力书写县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来源:锦屏县人民医院 吴水平)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