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应对高血压:从认知到日常管理的实践指南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10-21 浏览次数:
在现代人群中,高血压已成为威胁健康的常见慢性问题,其隐匿性特点常被忽视,不少人直到出现严重健康问题时才意识到它的存在。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 年修订版)》给出的明确标准,在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若在不同日期进行 3 次血压测量,结果均显示收缩压≥140mmHg 且(或)舒张压≥90mmHg,即可确诊为高血压。这种疾病之所以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正是因为多数患者在发病初期几乎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往往是当心脏、脑部、肾脏等重要器官已经出现不可逆转的损伤,引发严重并发症时,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患病,而此时再进行干预,难度和身体所承受的负担都会大大增加。
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会对人体多个系统和器官造成持续且严重的危害。血压的持续升高会不断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创造条件,而动脉粥样硬化又会进一步影响心、脑、肾等关键靶器官的正常功能。以心脏为例,长期高血压会使心脏在泵血过程中承受更大的压力,为了应对这种压力,左心室会逐渐出现肥厚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心脏的泵血功能会逐渐下降,最终可能引发心力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对于脑部而言,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当血压在短期内突然升高时,甚至可能直接导致脑血管破裂,引发危及生命的脑出血;在肾脏方面,持续升高的血压会损害肾小球的滤过功能,随着损伤的不断累积,肾功能会逐渐减退,严重时可能发展为尿毒症,需要依靠透析等方式维持生命;此外,高血压还可能对眼底血管造成影响,导致视力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失明,这些潜在的危害都充分说明了有效控制血压对于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想要科学预防高血压,首先需要明确其主要诱因,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在众多诱因中,饮食中钠盐摄入过多是明确且可有效控制的因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不仅建议成年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不超过 5 克,还特别强调了补充钾元素的重要性,指南指出每天摄入不少于 2000 毫克的钾元素,能够有效促进体内钠的排泄,而新鲜的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则是获取钾元素的最佳天然来源,日常饮食中合理搭配这些食物,有助于维持体内钠钾平衡,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同时,《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通过相关研究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肥胖与高血压之间的密切关联,研究表明,BMI(身体质量指数)≥28 的人群,其患高血压的概率是正常体重人群(BMI 在 18.5-23.9 之间)的 3 倍以上,这一数据提醒人们,控制体重对于预防高血压至关重要。另外,《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 版)》还提到,长期久坐不动、精神压力过大、过量饮酒(每天酒精摄入量≥25 克)以及吸烟(每天吸烟≥10 支)等生活习惯,会通过影响人体交感神经的正常功能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健康状态,显著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这些因素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关注和改善。
对于高血压的管理,无论是处于预防阶段还是已经确诊需要治疗,都需要从生活方式干预和规范用药两个核心方面同时入手,双管齐下才能实现理想的管理效果。在生活方式干预方面,减少钠盐摄入是首要且基础的举措,在日常烹饪过程中,应尽量少用酱油、味精、鸡精等高钠调味品,同时还要注意避免食用咸菜、腊肉、罐头等腌制食品或加工食品,这些食物中往往含有大量隐形盐,容易导致钠盐摄入超标;与此同时,要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这些食物中富含钾、镁等矿物质,这些矿物质对于调节血压具有积极作用,能够帮助维持血管的正常弹性。规律的有氧运动也是改善血压的重要手段,像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方式,每周坚持进行 150 分钟以上,能够有效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管弹性,从而帮助降低血压。控制体重同样关键,通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食物的摄入,同时结合适度的运动,将 BMI 稳定控制在 18.5-23.9 的正常区间内,能够显著降低患高血压的可能性,对于已经确诊高血压的患者,也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压水平。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通过合理的方式释放压力,避免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同时严格戒烟并限制饮酒量,这些生活细节对于维持血压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需要长期坚持。
在药物治疗方面,一旦被确诊为高血压,患者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用药,绝对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自行停药、增减药量或更换药物。医生在为患者选择降压药物时,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具体血压水平、是否合并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肾病等)以及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等多种因素,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物主要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几大类,不同类型的药物作用机制和适用人群有所不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或药物组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即使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患者的血压已经降至正常范围,也仍然需要继续坚持规律服药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能因为血压暂时稳定就放松警惕,否则很容易导致血压反弹,增加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只有长期坚持科学的治疗和管理,才能有效控制血压,保护靶器官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高血压虽然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但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它的潜在危害,深入了解其发病诱因,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就能够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从而更好地维护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将高血压的管理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从饮食、运动、作息、心态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调整,同时在需要时严格遵医嘱进行规范用药,才能真正守护好我们的血管健康,让身体始终处于健康稳定的状态。
作者:梁继红
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科室:肾内科
项目领域:高血压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